107、第 107 章(1 / 2)

“他叫沈如晦,是个剑修,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佩剑名为临渊,似乎在那个时代……算得上名剑。别的就没什么特别了。”沈修桓并不卖关子,所说的也都在沈修远意料之中:“有劳你了。”

“小事而已,父亲近来也不管我,你要是有别的想知道,我再去祠堂帮你找找。”沈修桓伸手拦住了沈修远对他行礼,又说:“你我兄弟之间,虚礼就……不必了吧。”

沈修远从善如流地笑笑:“好。”

听到沈修远说“好”,沈修桓似乎很高兴,原本习惯了沉静的脸上都有了两分轻快。

而门外,季洵已是脸色铁青。

沈修远为什么会查沈家先祖?为什么会想到这个?

现在还远不到沈如晦出场的时候,沈修远也并未和沈如晦有正面的交锋,不论是问情楼也好,沈氏旧事也罢,距离“沈如晦”这个名字少说都有十万八千里远,为什么……

季洵站在原地怔愣,他的脸色一分一分地变得苍白,不解和疑虑也逐渐被恐慌淹没,他预料不到沈修远的行动,也猜不透沈修远的动机,他只能猜想,沈修远是不是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有了别的境遇,或者有什么人告诉了沈修远什么?

但这个猜想又被他自己给否定了。

目前为止,知道“沈如晦”这个名字,这个身份的人寥寥无几,且无一和沈修远接触时透露过具体的信息,沈修远就算再敏锐,也不该从沈家先祖这个角度入手。

……究竟是哪一步又走错了?

季洵无力去想沈修远究竟为何踏出了毫无预兆的一步,连回忆自己曾做过的事都令他头疼欲裂。

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呢?

季洵不知道,千头万绪缠绕成了混乱至极的黑线团,既找不出源头,也看不到尽头,就像这个世界里纷繁复杂的因果一样。

时至今日,季洵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到了一件事。

从《绝尘》请他成为“成玉”监督剧情发展开始……这一整件事,似乎从开始,就是错的。

因为他季洵成为书中的“成玉”本就是一个剧情崩坏。

让剧情崩坏去监督剧情,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季洵眨了眨干涩的双眼,无力感几乎席卷了他全身,叫他连站立都感到困难。

不过一扇门而已,季洵却再次感受到了桎梏,仿佛眼前并不是一扇门,而是一道天堑,将他和沈修远隔在了两个世界,将他锁在了坚不可摧的牢笼之中。

季洵只觉筋疲力尽,想要席地而卧,期盼着再次醒来的时候,能发现一切原来不过大梦一场。

除了沈如晦以外,沈修远也和沈修桓商量了别的事情。

百里家迟早要回到世家行列,参与到三方势力争斗中,为了保持三方势力的平衡,不让金灯山庄一事成为势力争斗的导火索,千山派的做法实则是从多个角度制衡多方势力。

比方说现在散修方面已有余倾制衡,而门派方面内部稳定,唯有世家方面尚未有势力能够制衡温家,百里家虽是上选,却不得不防,因而若是能在世家内部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那么门派、世家、散修三方势力便能保证相当一段时间的稳定,千山派也安全了。

于公如此,于私……沈修远也有自己的打算。

他想为季洵做点什么。

沈修桓身上终究流淌着沈家人的血,不需沈修远将情况讲清,他便已知晓了其中利害,欣然答应了沈修远的布局。

“我不会拒绝你,一来你是我唯一的兄长,二来沈家迟早会落入我手,我也得为沈家打算……但兄长,”沈修桓对沈修远说,“我不会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希望你相信我。”

沈修远问他:“你不怕被父亲称作是沈家的叛徒吗?”

沈修桓扬唇一笑:“只有因循守旧的老家伙才那么觉得。”

角楼里的谈话很快结束,季洵机械地避开门,站到了一边,目送沈修桓下了城楼,转眼正好看到沈修远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们明明很近,季洵却不能伸出手去。

势力制衡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绝尘》里的那个沈修远,这时还远没有如此的洞见。

那个沈修远选择了相信百里家,选择了避开沈修桓,行事坦荡磊落,却也不计深远。

但现在这个沈修远进退有度,深谋远虑,虽然行事更周全,但却更像个真正的人。

季洵后知后觉,终于发现了一些沈修远身上的不同之处,可他现在已难以对外界变化产生反应,只会悄悄记在脑子里,不去思考,不去理会,像一个幽灵一样跟在沈修远身后。

变化与否有什么重要,总归是两个世界的人,想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消极的思绪萦绕在季洵脑海,哪怕到洛城时亲眼见到沈修远从城门士兵手里取走纸卷,季洵都毫无反应,仿佛将心也丢进了无名的牢笼中。

这一份纸卷自然是幽梦想方设法避过问情楼尊主递来的讯息,沈修远脚步一顿,自知这洛城还是莫要进去的好。

同上次出城不同,今次是进城,幽梦若要给他递消息,凭问情楼无孔不入的情报网,未至洛城之前有的是机会,其实不必守在城门等他归来,但

最新小说: 我的节目通古今,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重生超级女主播 一人之下:一人往矣 在科举文风生水起 让你办军校,你佣兵百万震慑鹰酱 黑莲花总在逼我和离 我在航海世界当花瓶 绍宋之后 窗外有一棵病梧桐 岁岁大喊一声爹,拔腿冲进金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