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制陶(2 / 3)

题。

贴吧老哥写漏一句话,往往就意味着十几甚至几十件陶器的牺牲。

失败的次数太多,他甚至专门挖了个坑用于掩埋“残次品”。

靠着对金属热处理的理解和现代教育体系养成的思维方式,陈舟用本子上一行行数据在脑海中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制陶经验大厦。

后面几天,成功烧制的小陶器越来越多。

小杯子、小茶盅、小盆以及各式各样的陶制玩偶摆满了卧室窗台。

除烧制成功率提升,陈舟捏制坯子的手艺也有显著提高。

目前,他最满意的作品是一件方形茶壶。

制造这件器皿的时候,他使用了捏泥成棍,然后一层层摞起来的技术。

待“米其林轮胎人”模样的茶壶外壁大体形成后,再往一侧壶壁上掏出一个洞,安装好预制的茶壶嘴。

随后在另一侧安装茶壶把手。

粗坯制造好后,陈舟还要用匕首或铁片抹平泥棍间的缝隙,将整件器皿修整得足够匀称规整,最后处理茶壶内部的凹凸不平处,才算结束整个茶壶的准备工作。

方形茶壶的前期准备工作足足有七个多小时,烧制它时,陈舟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的辛苦毁于一旦。

好在结果没让他失望,这件制造工艺与瓷器有些许相似的方壶经受住了烈火的考验,蜕变成了一件真正的实用品,兼具美观和功能性。不过由于陶器没有釉,这件方壶虽然不漏水,装水时间长却会自然地吸收掉一部分水分,还不够完美。

关于上釉的部分,贴吧老哥在“小窍门”中也有提及,但是总体比较简略。

只说了釉浆由泥和灰以及一些岩石调配而成,配比大约是泥十灰一。

至于釉浆中的成分具体是什么。

这个“泥”是什么泥,“灰”又是什么灰,就没有详细介绍了,不用说,又得靠他自己摸索。

……

8月5日,结束新一窑陶器的烧制,看到窑中所有陶器都没有明显开裂、变形等大问题后,陈舟觉得是时候搭建大型烧陶窑,开始为坛坛罐罐做准备了。

关于大型烧陶窑用什么材料建造,他纠结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使用白泥。

这是因为切割好的石砖虽然坚硬,但不耐高温,用它们搭建房子或者围墙尚可,搭烧陶窑肯定会坍塌。

在耐烧这方面,白泥是专业的。

……

不同于小烧陶窑,大烧陶窑全部使用白泥砖垒砌,垒的越高底部承受的压力越大,坍塌的风险也在一并增加。

建造此窑的过程中,陈舟往白泥砖中加入了碎稻草和麦子杆,还由上而下穿了木杆。

如此充分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加强烧陶窑的结构强度。

……

小烧陶窑为圆形,大烧陶窑为方形,地面高度约有两米,内部炉膛足够装下一口小缸或是十几个较大的盆盆罐罐。

8月5日动工,直到8月9日,大烧陶窑才算完工。

受陈舟强迫症的影响,整个烧陶窑的外形十分规整,与布满碎砂石的平台和粗制滥造的窑洞格格不入。

由于烧陶窑过于巨大,内部分成底部两层炉膛和上方烧陶区域三部分,所以不能一次性完成内部硬化工序。

早在底层炉膛搭建好,往内部放好晾干的最新型号白泥板时,陈舟就填了一炉膛的木柴,生起烈火狠狠灼烧了一番。

待上方烧陶区域和通烟口建好,又是一轮新硬化。

泥砖巨大,需要消耗的柴火和时间也长。

为此,陈舟准备了堆积如山的木柴,从9日清晨一直烧到黄昏,直到天色大暗,感觉饥饿,才停止添柴,任由炉膛中的余烬熄灭。

……

时值旱季末期,海岛仍没有要下雨的趋势。

尽管窑洞处于背阴处,守着炉火添了一天柴,在烈火的烘烤下,陈舟挥汗如雨。

这一天时间,他喝光了整整一桶凉开水,不知道上了多少次厕所,把平台边缘的砂土都冲出了一条从上到下的小沟。

到晚上,添完最后一次柴后,他筋疲力尽地坐在矮凳上,甩掉额头上的汗珠,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不停补充水分也架不住这样的消耗,陈舟感觉多干几天这种活,他要少活好几天。

好在这种受刑一样的工作并不常见,忙碌了五天,烧陶窑终于告一段落。

以后的制陶工作便没有这种受苦受累的活,而是考验手艺和创造力的精细工作了。

对于这方面,陈舟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

9日当晚,他喝了一杯淡盐水,补充了一些身体的亏空,简单吃过晚饭,倒在床上,没用五秒钟就睡着了。

……

步入八月,雨季逐步迫近,担心烧陶窑被雨淋后受到损坏,陈舟又开始搬运木材,准备给烧陶窑搭建防雨棚。

不过在防雨棚开工之前,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第二批稻谷成熟了。

这批稻谷和大麦小麦是5月10日种下秧苗的,不知不觉已经三个多月,历经开结籽,已经长到饱满。

上一批稻谷产出的大米老早就

最新小说: 开局一个石头窝:我把废土造成盛世 不凡旅程 巫师:我要当学霸 末世大洪水:女邻居上门借粮 与宇智波同行 木叶:从秽土扉间开始做大资本家 他可不是情劫[穿书] 噬龙修仙 我真的不想再当顶流了 八零悍妻揣崽后,植物人老公心慌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