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旮旯的房间没探索。
打着找东西的幌子,陈舟合理地给自己放了个短假,开始在船上搜寻黏合剂。
由于海上航行风浪不定,为了应对航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碰撞触礁等意外,船上不仅存放了用于修补破口的木材,用于密闭防水的柏油和树脂漆,也存放了几桶鱼鳔胶。
这种经人工提炼而成的生物质胶水具备极强的黏性,而且天然环保,黏合后用开水就能烫开,不像现代化学胶,黏上就打不开,即使用蛮力打开,也会破坏木头结构,甚至把木纤维直接撕下来。
不过鱼鳔胶有一个算不上缺点的缺点,就是会散发死鱼腐烂一般的臭味儿。
打开桶口时陈舟着实被熏得够呛。
但这几天闻过的臭味种类繁多,经过船头厕所、排水室、厨房腌肉奶酪的连番轰炸,他已经对臭味产生了极强的耐受力,稍加适应也就习惯了。
用木棍搅了搅桶内发白凝固的鱼肚鳔,尽管陈舟不知道这种东西叫什么,但也看出了它的性质与胶水相似,便盖上桶盖搬到了甲板。
待雕琢好榫舌,往卯眼内安装时,他就会往缝隙间涂抹一层胶水,使它们黏合得更牢固些。
然后再给木筏表面刷上漆防水,这样也算增加了两道保险。
不过就在搬运胶水的时候,陈舟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
木筏制造好后过于沉重,粗略估计也有四五百斤,他必须想个妥帖的法子将木筏顺利放进海里。
这个顺利不是说木筏不沉就行,纯木质结构的筏子密度低于海水,想不沉易如反掌。
但这个木筏不像竹排,它有正反之分,帆和锚都安装在正面,陈舟得保证木筏丢进水里是正面朝上而不是反过来。
看了看船舷上的护栏,他思考起通过索具缓慢降下木筏的可行性。
在脑海中模拟了几次搬动木筏,然后绑上索具往海里放的过程,陈舟感觉没有起重滑轮组的帮助单凭他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完成这项工程。
随后他想到了船头抛锚起锚的巨型绞车转筒,那是一台起重装置。
那么,是不是可以利用它放下木筏?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陈舟前往船头舱,由上而下实地观察了一会儿转筒,还亲自握住把手推了半圈,最终确定他可以使用这个沉重的起锚机。
但他没有高兴的太早。
因为他知道,想把木筏挂到缆绳末端需要两个前提,一是缆绳足够长,二是能把船锚卸下去。
走到船头向下俯视,见到手臂粗的铁链锁住的巨大船锚,陈舟彻底死了这份心。
显然,这条路也走不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