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韩国所拥有的,据说藏着苍龙七宿秘密的那个铜盒也到了嬴政的手中。
嬴政将两个铜盒放在一起也没看出来有什么奇异的地方,最后也只是和九鼎放在了一起。
凑齐了再说。
这东西并不重要。
当韩国举国内附秦国的消息传遍天下以后,天下大震。
虽然早已知道此乃必然之事,但是当这件事真正发生以后,恐惧与不安依旧笼罩在五国的心头。
四国。
齐国只是不安了一阵,就不再考虑这件事情。
齐王建备重礼派使臣前往秦国祝贺。
然后就是接着奏乐接着舞。
快活一日是一日。
主打的就是看得开。
韩安得到的厚待,反而让齐王建心里踏实了。
至于韩国诸多臣子的下场,更是让诸国一大批人心里踏实下来。
魏国就完全不一样了,魏景湣王陷入了极端的恐惧与绝望,现在赵魏楚三国皆是直接面对秦国,再也没有了任何缓冲。
魏国位处中原中心,但是现在却是三国之中最弱之国,并且更是无险可守,以如今的情况,秦国一旦对魏国动手,直接便可以三面进攻,根本挡无可挡。
至于楚国和赵国,还有没有能力阻止?有没有胆量来阻止?这个问题似乎已经不需要考虑了。
楚幽王也更是焦灼,在韩国被吞并以后,地缘劣势变得更差的除了魏国便是他楚国。
先前秦国想要攻楚,要么需要借道,要么只能自南方顺流而下,而顺流之下能攻的也不过是边缘之地,并不能对楚国造成毁灭性影响,楚国有着充足的时间准备防御。
但是如今不同了,韩国被秦国吞并,秦国大军已经可以举大军堂堂正正攻入楚国繁华腹心,威胁瞬间暴涨。
即便楚幽王并不想承认,但是心中也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楚国已经不是秦国的对手,而且以目前朝堂的情况,也绝不适合与秦国举行大战,现在稳住朝堂就已经让他费尽心力了。
至于燕国,燕王喜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威胁,即便和秦国之间还隔了一个死敌赵国,但是如今虚弱的赵国能不能挡得住秦国的临门一脚,对此燕王喜完全不看好。
倒不是燕王喜不想乘人之危,攻赵用来壮大自身。
他只是在犹豫应该什么时候动手,秦国接下来动手的只可能是魏,赵两国,但是先对谁动手还是不一样的。
燕王喜决定再观望观望。
至于赵国,现在整个朝堂上下都已经陷入了恐惧。
如今赵国主少国疑,虽然按照赵悼襄王的遗策,大加封赏,收买人心,并且没有做什么大的朝堂调整,算是暂时稳住了朝堂的安宁。
但是无论怎么看,如今的赵国都已经虚弱到了一定的极限,都是绝对不适合开战的,尤其是和秦国开战。
但是问题是两国相争,打仗这种事,不是一方不想打就能不打的。
如今已经占据半壁天下的秦国,难道真就可能心满意足,停下一统天下的步伐吗?
当然不可能。
那么该如何应对秦国呢?
一时之间整个赵国朝堂闹的沸沸扬扬。
归朝接受册封的李牧,也没急着回北疆,现在所有文武重臣都在吵着如何应对秦国。
基本没人主战,即便是李牧,也非常清楚,如今的赵国绝不是秦国的对手,秦国不先动手就不错了,赵国如果主动攻秦,那可真是找死。
但是李牧也不主和,秦王一统天下之心,路人皆知,如今韩国已然被吞并,下一步必然是赵国,魏国,虽说先打谁不一定,但是两国之战是绝对免不了的。
现在应该积蓄粮草,整备军需,修建加固城池关隘以做固守,随时做好防御准备,在秦国攻来的时候总不至于措手不及。
李牧对于如今赵国之疲敝衰弱,也是一清二楚,赵国现在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是不打的好,想办法能够拖延战争的时间,才是最应该做的,拖得越久对赵国便越有利。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儿,现在朝堂之上,文武重臣争论的就是,如何才能让秦国不攻打赵国?
只要不是彻底的蠢货,都绝对看得出来,现在秦国首要的目标只有两个选择,赵国和魏国,楚国现在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何应对秦国,李牧也是毫无办法,但是看着大殿正中高位,年幼的主君,刚一继位,就册封自己为武安君兼左相。
心中哀叹,士为知己者死,无论如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过效死罢了。
赵悼倡后初雪和儿子赵王迁同坐王位之上,赵王迁懵懂的看着殿中大臣此起彼伏的叹息,他可以看得出现在形势很严峻,但是到底有多严峻,他对此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至于赵悼倡后,现在的赵太后,一张俏脸也是柳眉紧蹙,忧愁难禁。
她嫁给赵悼襄王十几年,孩子都有了,赵悼襄王又极其宠爱她,她对赵悼襄王也是有感情的,夫君去世,心中岂能不为之伤悲?
只是她也实在没时间伤悲,国事太多了,而形势,也实在不容乐观。
她虽然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