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最重要的交接事务,韩安亲自带头,率领文武百官,以绝对的配合,和中苍带来的官员进行了顺利的交接。
整个过程也很顺利,没有人闹事。
中苍对于韩安的表现非常满意,简直是无可挑剔,心中不由得感慨,如果其余五国也这么配合就好了。
你们根本不知道如今的大秦到底有多强。
对于韩安,中苍还真没有什么看不起的,恰恰相反,他很欣赏韩安的识时务,韩国若真是负隅顽抗,那整个韩氏才是真正的死路一条。
如今韩氏仍不失封侯之位,更是食邑丰富,而且大王许诺其世袭罔替,累世不减,这简直太让人羡慕了。
要知道大秦的爵位一向宝贵,即便什么错都不犯,传到下一代的时候,就已经减了。
别的不说,以大王之仁德,只要韩氏不犯什么绝对找死的事儿,哪怕是一些小过错,也绝对会睁只眼闭只眼。
毕竟韩国乃是第一个极其配合,主动彻底投效大秦的国家,大王不可能不优待。
谁都知道,第一个投靠的人往往会得到最多的好处。
还有别忘了,韩安的爱女可是大王的美人,还为大王诞下公子了,据说以后还有可能封为韩王,他韩氏的富贵,怎么都是能留住的。
等待交接事宜完毕,中苍带着韩氏全族,以及韩国的诸多文武重臣一同回了咸阳。
嬴政热情接待了韩安,接连九日设宴宴请,君臣两宜。
为了给其余五国做好一个表率,对于韩国的十余名重臣,也没有直接一杆子打死,一个个破格提拔,分散于诸郡为官,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其中张开地更是直接入了中央为太乐令丞。
至于武将,则是小心了一点,姬无夜与白亦非皆是需要迁居于咸阳,同为左更爵,当然各自在韩国的兵权给收缴了,至于以后能否有机会领兵立功,那就再说了。
两人麾下的私人组织和私兵自然都要解散,只留相应爵位可保留的少数亲兵。
当然韩国所有臣子的食邑都已经全部作废了,但是其土地和家产,依旧归其所有。
不过等到下一代的时候,如果还没有在大秦立稳脚跟,稳住爵位,等到爵位削减,那时候可就另说了。
对此不是没有人心中不满,但是也只是心里有些不满。没有任何人敢跳出来说话,现在已经是最好的结局,如果非要用刀剑来说话,那可就绝对什么也留不下了。
韩安的儿子反而心中也没什么愤恨,只是有些遗憾,终究没有尝一尝称王称君的滋味儿啊。
但是他儿子们内部的争夺也不会停下,这大秦侯爵的位置,也很香啊,侯爵可是只有一个,不争不行啊,大秦的侯爵也很不错啊。
至于韩国公室,虽然需要举族迁往咸阳,但是有爵位的也都另外各自册封了爵位,保留了家私。虽说封地没了,但是他们那点封地本身也没多少,嬴政赏赐了许多财物和土地以作补偿。
对于整个韩国上上下下,嬴政可以说都安排的很好,完全没有亏待,一切都是为了给其余诸国做一个好榜样。
至于白亦非这边,他现在是只有后悔,只有后悔,除了后悔还是后悔,问就是后悔。
为什么不早点投呢?为什么不在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投呢?
结果韩王自己把整个韩国都给卖了,把所有的筹码全部给出了!
这如果是自己卖的,卖的好的话,这个侯爵未必不是自己的,即便同样为侯爷,韩国的侯爷和大秦的侯爷能一样吗?
至于姬无夜,他心中全是愤恨和后悔。
在韩安献南阳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后悔了,南阳有一半是他的地盘啊!
那原本是自己的筹码,结果全被韩安给出去了!一点儿都没给自己留啊!
韩安献地以后,是动他都不能动了,到了如今,除了一个空头爵位,那是什么也没了,再想荣华富贵,就又要去战场上拼了。
而且秦国律法严明,等级森严,自己也要夹着尾巴做人,根本不能像在韩国的时候一样肆无忌惮。
先前所有谋划所有关系,全成了泡影,任他再怎么想,也想不到韩安竟然如此决绝,说投就投,自己的价值瞬间归零,巨大的落差简直要让他疯狂。
虽然家资和产业还是留下了,并且嬴政也给了不少的封赏,但是没用啊!姬无夜太清楚了,有财富不难,但是更难的是如何守住财富。
自家先前占据的都是韩国最好的产业,可是现在韩国没有了,大秦的高官显贵难道就不眼馋?
以势压人这种事,以前他可天天干,姬无夜可不会觉得虎狼之秦的官员贵族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善人。
自家在秦国可只是小虾米,大势压下来的时候,容不得自己不从。
只希望大秦的规矩确实好,某些人吃相不至于太难看吧。
唯一让他心里安慰的就是,还有个难兄难弟,白亦非,俩人现在一样。
这段时间,他们两个倒是天天在一起喝酒,一个个愁眉对苦脸,关系倒还真是真诚了许多。
唯一让两个人心里都有些安慰的就是,他们都往嬴政的后宫送了女人,起码后宫有人,有着那么一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