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增加民间负担。”蒋冕说道。
“要是灾年,仓中无粮,民心不安。”
“蒋大人说得有理,民间白银短缺,秋收之时,若有商家低价收粮,那会雪上加霜。”杨廷和在边上附和道,只要是王琼提出来的,他肯定要反对。
“灾年可由粮商从外地调配,商人逐利,速度比朝廷还要快些。”王琼深知赈灾时,人祸大于天灾,贪墨的人在这里更狠。
“价格问题,到时秋收时,由官府根据当地,出台最低收购价即可。”
没想到王琼居然有这思想,朱烨心想还是小看了古代之人,这方法跟后世国家收购粮食有点相像。
而且提出的粮商这概念,有点市场经济的意思,但在大明这个时代,朱烨并不认同,因为这个时候的灾情频发,单靠市场不行。
后世的经验已经证明这一点,也是大明人为什么要抱团的原因。
小的灾情,市场能快速反应,进行调配,但影响范围过大的话,那市场的调配反而会成为一场灾难。
“天下出产不均,如何定价,那朝廷不就成为商人了么?况且到时要价高无人收粮,那不是迫民造反!”杨廷和坚持自己的想法。
“杨大人是耳背啊,没听明白是根据当地定价!”王琼抓住王廷和话里漏洞,反讥道。
真是不要脸,杨廷和气得脸上肌肉直抖,平时他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装作平淡的样子,但一遇到王琼,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皇上,臣认为这个万万不可,民以食为天,国库无粮,民将不稳。”杨廷和转过头来,对皇帝说道。
正在看戏的朱烨没想到杨廷和找到自己头上,不由一笑,说道。
“若粮食不可,徭役折银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