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朔三年,新城公主突然离世,消息一出,她的哥哥稚奴哭得像个失去ipad的小孩。
悲痛之余,他下令把韦正矩查了个底朝天。
韦正矩被冤枉得连个“冤”字都来不及说,就被判了个极快的刑。
新城公主的鬼魂找到了兕子,希望她能帮忙。
看到韦正矩化身为飓风,满肚子的冤屈,新城的心里也七上八下,但是接近不了,只好托梦给兕子。
醒来的兕子回味着梦,她合计着,新城托梦这年是663年,这一年,王勃哥哥13岁??。
正是这一年,王勃回到了家乡,写下了《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正在积极寻找入仕的机会??。
她想起了老神仙的话,决定偷偷摸摸地做好事,争取重回80年代。
一番深思熟虑后,兕子决定决定为韦正矩洗清冤屈。
嘿,别说,她真做到了!
高宗皇帝悄悄地颁布了一道圣旨,为韦正矩平反昭雪。
多亏了小兕子的“洗冤大法”,真的让真相大白了!
唐高宗没有遮遮掩掩,一发现韦正矩是被冤枉的,就在内部为他大张旗鼓地平反,还下旨厚葬,让他和新城公主一起长眠于昭陵。
新城没再托过梦,小兕想,那美洲飓风应该散了,应该只剩下那——“夏天的风,我永远记得,清清楚楚的说你爱我……”
接着650年刚登基的“理智”哥哥说起。
李治刚登基那会儿,真是个“迷雾重重”的时刻。
百姓的事情,太多太杂,让他一时看不清楚。
只能寄希望于众位爱卿们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可要求可真是难呀!哪个臣子能做到绝对赤诚呢?谁又没点私心呢?说话时谁能不想想自己,就算不想自己,还是要顾及家族的利益的。
不过,稚奴哥哥倒是挺努力的,每天除了处理正常的国家事务,居然还额外召见十几个地方刺史,聊聊百姓的苦楚。
这样一来,总算听到些民间疾苦的声音,他总是有这么一股闷声发大财的劲儿!
同年650年,洛阳的李鸿泰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英勇就义,虽然搭上了性命,但总是把长孙无忌的根基都给动了,算是后来为了推翻长孙无忌“干了一票大的”先烈了!
李治在当太子的时候,真是顺阿耶顺舅舅,基本上无为而治。
但上任新皇后,突然就像换了个人,开始各种主动干预,把“无为”的包袱甩没影儿了,搞得大家都有点措手不及。
再说650年同年离宫出走的“假兕子”公主,当然不是学着别人家小孩离家出走的。
也不是被新城欺负走的,而是兕子觉得自己不属于皇宫了,所以才开始冒险之旅的。
自从“假兕子”晋阳,离开那个金碧辉煌的家,晋州就开始频繁地!
而且受灾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就像旧伤口还没完全愈合,又添新伤一般!!
这让新皇“理智”急得团团转,他心里这个慌啊,总觉得代表自己封底的这些地震,肯定是啥不好的征兆。
他就开始琢磨了,这些地震该不会是跟那个酷似晋阳的小女娃娃离宫出走有关系吧?心里既是忧虑又是忐忑。
实际上去年,一位新皇帝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后,就开始了震动模式。
也就是公元649年的六月。而到了八月,发出地震的天神似乎觉得没有什么存在感,于是开始大幅摇动起来。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地震偏偏发生在曾经是晋王的新皇李治的封地上。大家已经开始面面相觑,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像是上天在映射什么。
650年更是没有消停,每两个月震动一次,听起来都觉得,专门可一个地方震动,这难度系数有点高,就像在玩“地震版的跳一跳”!!
四月了,晋州还在地震,六月,又震了。
兕子有点担心起稚奴哥哥了,在信奉天人感应的唐代,地震算是天灾,更何况专门震动稚奴的封地晋州,就像是皇帝的哥哥的失态秀,丢人丢到地心里去了。
古代的统治者们面对兴衰,往往只能无奈地摇头,因为天灾这东西,比他们手中的权力还要任性。
理智在想,当年阿耶李世民怎么就没挑个地震少点的地方封给他呢?
大臣们私下里议论纷纷,搞得李治背脊发凉,心里那个不爽啊。
他只好先发制人,谦虚地对大臣们说:“朕是不是做得不够好,才让晋州地震不停?是不是我执政失当?你们得及时提醒我,我会知错就改的。”李治心里那个憋屈啊,简直能憋出个新宇宙。
这事儿好像有点牵强,大家也都沉默不语,直到皇帝想听的可不是肯定句。
侍中张行成却淡定地解释:“天为阳,地为阴。地震不是天子的事儿,但会影响到天子。天象征君王,地象征臣子,天转动,地应该稳固。大臣们不厚道,有阴谋,就会震动。”
皇上听着觉得对路了,他眼珠子一转,心生一计,嘿嘿,“理智”哥哥打算将计就计啦。
“你接着说。”
侍中张行成继续说:“地不仅象征臣子,还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