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最难的,还是那等级的事儿。
所有百姓都要分等级,还要刻在身份证上,这样一来,又涉及到好多方面的调查和身份的确认,简直就是魔鬼级的工作难度啊。
“就没弄过几件顺心事。”
王亭之无奈的叹口气,好像自己这个吏部尚书自从上任以来,就没过过几天安生日子。
一开始上任就是打仗,打完仗又要想方设法补缺,这里死了官员,那里失踪了人口的,好不容易看着平顺点了,结果又打仗,这一仗还打得人家草原都变成了大明的。
人手就更加缺了,想方设法找人,刚有点起色,结果又税制改革,连带着他这个吏部也要跟着受罪,搞起一堆人跟着去搞人口普查。
好端端一个吏部尚书,干起了户部的事儿。
眼瞅着又是一年,年底的官员考成马上就要来了呢,到时候又是一堆子烂事,这样下去,岂不会累死。
罢了罢了,先不想那么多,还是赶紧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吧。
如今的等级,不再按职业和身份分什么三教九流,而是按照其他的方法分一等二等三等之类的。
一等公民想都不用想,自然应该是原本就属于大明百姓的,大明境内,所有土生土长
的汉人都算。
二等公民则是那些被并入大明的地区和国家百姓里,比如草原牧民,他们中已经改了汉姓、取了汉名,学了大明的官方语言,还会写汉字的,这些就能称作是二等公民了。
三等公民则是有汉姓汉名,但不愿意配合移民、不愿意到关中来生活与做工的。
四等公民则是连汉姓都不愿意改,一心只想着维持原本的姓氏的,比如草原上的那些人,起名字依旧是一长串的词。
最后一等,也就是第五等公民,便是奴隶了。
写到这里,王亭之皱了皱眉,又将第五等全部划掉。
在这个时代,奴隶、小妾之类的,只能算个人财产,他们不能算公民,不能算独立的人,只能依附主人而生存,生死全在主人手里。
“但陛下的意思,奴隶也算是人,奴隶的数量也要在人口普查中进行统计,而且也要制作相应的身份证,这样一来,虽说不算五等公民,但好歹也是登记在册了。”
这样一想,王亭之又还是将那第五等公民的分类写了下来。
在这个时代,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讲究的都是尊卑贵贱,等级森严,所以王亭之的想法并没有错。
甚至连朱正,他来自人人平
等的后世,也不觉得这个时候自己要去搞什么解放奴隶的运动。
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等级思想,想要推翻不是那么简单的。
当然朱正之所以提出等级划分,还有更加重要的原因。
这样的划分,不再是按照以前的旧方法,以人的职业来进行划分三六九等,上就留与下九流之间的差距,甚至能让人胆寒。
抛开职业不谈,只谈对大明的认可度,这样的划分很可能会引起大明境内那些被收服的部落不满,甚至于到了一定程度,很可能会再起争端。
但是他依旧觉得这样划分等级的政策很有必要。
最终目的还是想通过这样的划分方式,鼓励所有被收服的外族人都努力学习汉语,改汉姓,用汉名。
久而久之,对于大明的认可和这种种族间的隔阂就会被慢慢消融,从而促进真正的民族同化,天下从此不分家。
因为划分等级的依据,主要是改汉姓、取汉名,懂否大名官方语言和汉字。
比如一个原来的瓦剌人,他如果未曾改汉姓、取汉名,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等公民,这样一来,他就不能享受一等公民所能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
比如税可以少交点这样的真金白银的福
利。
但如果将等级盯得太死了,是不是就切断了以后那些想改名字的人的后路?万一人家过个两年,又想改名了呢?
或者,万一有人看到一等公民的幸福,也想成为一等公民呢?
“所以,不同等级之间应该有可以上升或者下降的通道。”
“二等公民想要成为一等,就要具备一等的所有硬性条件,还有依法纳税,累积纳税超过多少银子,或者为大明做出了什么杰出的贡献,甚至通过科举,考取了功名之类的,应该就要能变通等级。”
这样一来,大家看到了希望,就会想尽办法让自己提升成为更高一等级的人。
这就是希望。
任何种族都能有精英,要给精英们冒头的机会和空间,如此,大明才能真正吸收到最新鲜有力的血液。
而且,设置这样一条上升的渠道,更加能够让那些被收复的外族人对大明文化和思想有更多的认同,说到底是为了民族同化,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哪里还会有什么汉族和外族之分。
久而久之,这些外族人就会忘记自己的本姓,忘记自己的祖宗,真正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纵然是到了往后的数百年,数千年,京里无数的变动、
动荡,也至少能维持现有的疆土。
“嗯还有还有,既然有等级划分,就要显出差异来,每个等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