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老夫妻俩一直逗孩子玩。小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小孩子在玩累了之后,困得不行了,还是睡着了。但在他睡觉之前时,他很随意地将红纸包的八枚铜钱放在枕头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来,“祟”来了,“祟”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脑门时,突然孩子的枕边迸发出一道金光,“祟”惨叫着逃跑了。这件事情传开之后,人们纷纷效仿,大年夜里用红纸包上钱放在孩子枕头底下,“祟”就再也不敢前来摸孩子脑门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时久天长,就被称作为“压岁钱”了。当然,这只是人们赋予“压岁钱”神秘法力的一种传说。
我国民间最早“压岁钱”是出现在汉代,又叫“压胜钱”。最初的“压岁钱”并非真钱,而是形同钱币的一种装饰物,或铜的制或铁制;形状或圆形方孔或铲形。上面铸有“吉祥如意”“福禄寿喜”“长命百岁”等祝福语,或铸二十生肖图、八卦图等吉祥纹饰。
到了明、清时期,“压岁钱”已经变成真钱!大多数是用红绳系着。长辈可在晚辈拜年时赏给他(她),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清人吴曼云在《压岁钱》诗中写道:“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天香得娇儿一夜忙。”由此可见,“压岁钱”是孩子们新年最 快乐的收获。他们用压岁钱买自己平时喜欢的东西。
民国以后,给孩子的“压岁钱”已演变为用红纸包100文铜元,其寓意为“长命百岁”;给已成年的晚辈“压岁钱”,则用红纸包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钞票之后,长辈喜欢以号码相连的新钞赐给孩子们,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高升”“连连发财”。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压岁钱”的风俗,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也是长辈送给孩子们的护身符,保佑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