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西落月将出,亥时至,几许寒凉起。
早春时分的风吹得人透体生寒,其中还夹杂着几分血腥味。
继邺城之后,建邺的变革随后而至。
一样的剑拔弩张,一样的血气冲天。
两地商路一开,曹操根本没有在这种事上刁难分毫,书籍就近从淮南一地源源不断流入江东,孙策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挑战
——镇压江东士族
相较于北方世家相对松散,江东世家可就团结多了。
不说同生共死,但大致上也能做到同进共退。
特别是有北方的前车之鉴在前,要么坐以待毙,要么奋起反抗。
江东内部小朝堂中,一度呈现剑拔弩张之势。
世家主们的步调空前的统一,妄图用各种手段使孙策罢手。
游说、进谏、逼宫、刺杀、罢政。
凡一切能用之手段,几乎是已经用尽了。
可这一切丝毫不能动摇孙策的决心。
而且他的手段较之曹操来得更加残暴。
建邺三日所死之人不下万,七日南边墓葬之地用尽。
其后惨死之人的尸首直接被丢掉了乱葬岗。
屠戮进行十日时,江东政治集团内部,一度出现无人可用之窘境。
盖因其杀伐太烈,城中血腥味隆重,致使乌鸦绕城飞久久不散。便是科举登天诱惑在前,应征者也寥寥无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的江东太危险,去那就跟玩命似的。稍微有些学识的,更愿意多走一段路,等待一段时间,等大魏科举开考
前去应征。
“失算了伯符,科举制在江东并不适用。你毕竟只是吴侯,无权分封天下官吏。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则意不达,照猫画虎反类犬。怪我,我早就该想到的!”周瑜说完,一脸歉意的冲着孙策拱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便是智计再如何超群之辈,面对未知时,也不可能做到算无遗策。
周瑜自然也不例外。
座位上,孙策更是气得直拍桌子:“张子谦误我!这厮可恶!”
周瑜摇摇头苦笑道:“你说子谦兵前使计阵前斗狠,我信。他绝对是一位立坚定的名将,百胜之将。但处于变革这场洪流中,没有几人能真正预料到那未知的走势。何况子谦素不掺和政事,他便是真心想要算你,都不如直接在扬州刘繇那里做些文章。”
话头戛然而止,还有句话藏在心里,周瑜却未说尽。
张武可能是真的看不透,他是时间尚断进度太快未曾料算周全,但远在邺城的曹操呢?也看不透?
堂堂魏王,这般痛快的掏出书籍。从协议达成到书籍流入江东,用时仅仅七日。曹操就真那么好心?放任江东孙氏大肆培养人才打压世家?
其中必然有对其女婿张武的放纵、信任。但这一切不寻常的背后,何尝又不是曹操念头通达之后,躲在一旁看戏的心态?
作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政治家,说曹操真的看不透,周瑜是第一个不信。
但作为敌对的两方,便是
人家看透了,又有什么义务提点你?
再考虑到张武、孙尚香马上完婚。
江东孙与北地曹氏也算是勾连上些亲戚关系,周瑜还是将这句废话按下了。
这个时候再说这些,根本于事无补。反倒会挑动孙策那根敏感的心弦。
孙策这人太直,并不适合称之为政客。如果他现在心中落下了疙瘩,未来这个疙瘩就一直存在,这很有可能为孙氏埋下祸患。
孙策其实心里也清楚,当日张武交易只提书籍,可没掺和到变革之中。
之所以这般开炮,只是胸中愤懑难以发泄罢了。
现在他马上就要跟那武夫成为一家人了,难免托大拎张武出来过过嘴瘾。
便是这样,这些话他也不敢当着张武面说,不为别的,怕挨揍。
“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如今我等已是骑虎难下,变革一起世家离心,无论如何这条路都必须走到底。”
孙策颔首。
就目前而言,他已于变革中占领绝对的优势。
大多世家不是被他屠灭,便是被打残。
这种时候,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与世家和解了。
唯一淡疼的问题就是,如何取仕。
科举是肯定行不通了。
江东和大魏比起来实在没什么竞争力,都是凭才华当官,人家当然要选个更优渥的工作环境。
之前一些不愿背井离乡的应征者,也被孙策一番强势杀戮吓得望而却步。
可以说新政的一条腿,已经彻底瘸了。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江
东非但不会因为这场变革变强,反而等同是自缚手脚,等曹魏来砍。
周瑜于堂中来回踱步近一个时辰,方才定计:“为今之计,也只有赶鸭子上架了。军旅中,从军三年及以上者分批送入书院,一旦发觉可用之才,稍加培训立即启用,重用。”
孙策一愣,这倒算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随他征战三年之上的老卒,忠心不成问题,解决了部分人才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