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桢拉到个好壮丁,心情美滋滋了好几日。
这日,金和尚唉声叹气对着张桢问道:“也不知我这双眼睛,还要赎罪多久才能复明?”
眼睛不能复明的话,哪怕他投胎成人,也只能是个盲人。
张桢卡壳了一下,对于这个问题她还真不清楚。照理说,她既然在渡劫成仙,那该有法力才是,可她完全不知道要怎么才能使出来,所以,约等于无。
不过这位金和尚现在好歹是她药铺的好壮丁,总不好不闻不问。
好东家的自我修养是要学会替员工解决烦恼!
于是张桢在心中,将金和尚被罚一事的前因后果分析了一遍,然后绞尽脑汁试着出主意道:“金师傅,你既然是因为生前抛弃字纸太多才会被地府罚,那何不试着在这一方面进行补救?”
金和尚摇摇头,“我身前的那些字纸早就灰飞烟灭了,哪里去寻,没办法补救了。”
张桢见金和尚误解了她的意思,思虑半响后再次说道:“我的意思是任何朝代都不缺读书人,你虽然眼睛盲了,但是鼻子神异堪比眼睛,又曾经是名士,替后人指教文章未尝不可。”
“明天是大考之年,你去寺庙摆摊行医时,何不也兼顾指点那些落魄书生的文章?”
金和尚一脸如被雷劈,骤然醍醐灌顶。是啊,他为何舍近求远,学医术替人看病来赎罪?他替人看文章岂不比看病容易得多,也精通得多。
想明白的金和尚往地上一跪,大礼叩拜道:“尊驾一言点醒了我这块老朽木,多年来我竟舍本逐末了。”
张桢赶紧将人扶起来,口中叹息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别人的一句指点而已。”
她自己何尝又不是呢。
金和尚双眼虽盲,眸子却燃出了无穷希望,对着张桢再次拜谢道:“今日之恩永不敢忘!我这就去寻我的鬼友宋生,他很有才气,时常与人间的书生交往,定能为我引荐不少需要指教文章的书生,掌柜的我这就去了。”
张桢点头,将金和尚送出了门。
及至第二年初春院试,张桢偶然去到寺庙里游玩,见金和尚一本正经替人“看”起文章来。
惹得张桢忍不住围观了起来。
院试结束后不久,金和尚的鬼友宋生,引来一个叫王平子的书生到了金和尚跟前,然后介绍道:“这是一位奇人,他最懂得文章,王兄不可不向他请教!”
金和尚假意嗔怪道:“多嘴多舌,我没有眼睛,怎能评论文章呢?”
张桢暗中看到此处差点笑出声来,这一对鬼友演得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不明真像的王平子似乎十分信服宋生,当即弯腰请求道:“请您用耳朵代替眼睛,我将文章念一遍如何。”
金和尚摇头道:“三场文章二千多字,谁能耐着性子花那么多时间听完?你不如把你的文章烧了,让我用鼻子闻一闻。”
王平子遵从了金和尚的意见,每烧一篇文章,那让金和尚闻一闻气。
金和尚一边闻一边指教道:“这是你初次仿效当世几位大名家的手笔,学得虽然不十分像,也做到了相似,我刚才是用脾领受的。”
王平子当即紧张问他:“这样的文章能考中么?”
金和尚答道:“也能考中。”
一旁同王、宋二人同来的,一名姓余的考生听了十分不屑。他一贯与王平子不睦,此时推开王平子,冷笑着将怀中藏着的古代名家文章烧了一篇,并示意其他人不能给这瞎眼和尚提示。
金尚用鼻子闻一闻,大赞道:“妙啊!这篇文章我是用心受的。不是当今归、胡这两位大家的手笔,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这文章定是能中的。”
余生大为惊讶,收起脸上的高傲,心中终于有了些信服,便开始烧自己的文章。
金和尚闻了闻,不太高兴说道:“刚刚才领教了一篇,尚未体会到全部妙处,怎么忽然就换了另外一个人的文章,快将剩下的两篇文章烧给我。”
余生尴尬了一下,假意说道:“刚刚那是朋友的文章,只得了那一篇,这篇才是我写的。”
金和尚于是勉强闻了闻余下的纸灰,咳嗽了好几声,直白拒绝道:“不要再烧了,这味儿实在咽不下去,现在已经胸膈,再烧,我就要呕吐了。”
余生听到此处大为尴尬,竟十分下不来台,恨恨瞪了在场所有人一眼,一甩袖子退出去了。
张桢看到此处,心道得找个机会提醒一下金和尚说话委婉些,人家文章写得不好,也不是人家的大错不是。
咱们得允许平庸啊。
金和尚见无人再烧文章,便与王平子探讨起他的文章来,从破题到束股逐一指教,宋生偶尔也搭上两句,王平子听得如痴如醉。
张桢悄悄离去,看来金和尚的确是痛改前非,在尽力弥补生前的罪过。
开春没几日,宫中传来消息说是苏贵妃病重,老皇帝下旨广招天下名医进宫,欲挽回苏贵妃的性命。
苏贵妃的病断断续续拖了一个月后,京中有传言称,在道观修道的五皇子周俾是金龙转世,取他一碗血便能医治苏贵妃的病。
老皇帝一听,思虑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