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大夏国力的提升,军队实力高涨,又有从奴隶商人手中收缴的大量资金,从胤国国库获得的大量存粮。
可谓兵强马壮,物资丰盈,又岂是那么好拖垮的。
除非,他们能让这场战争持续半年、一年以上,或许还有那么一丝可能。
但是,夏清晏没打算让这场战争持续那么久,以各国军队的实力,对比大夏,他们也做不到。
武安一国,集结三十万大军进攻大夏。
大军在武安以南集结,与大夏开战两日,同镇守大夏边疆的六万镇北军抗衡。
镇北军据城以守,因两国接壤国境线短促,关隘天险不少,武安军队不得寸进。
第七日,大军接到武安国君调令,命十万军队回防东线。
因玉沭发兵,不到五日,取下武安两大城池。
武安国君特地写信痛斥玉沭国君,三国本来百年修好,玉沭竟然甘为大夏走狗,破坏百年联盟之宜。
随着武安调走十万兵马,留在南线进攻大夏的进队只剩下二十万。
面对这二十万大军,镇守大夏边关的六万镇北军丝毫不惧,反而主动出击。
战场之上,大夏龙旗飘荡,军号呜咽,喊杀震天。
将魂、兵魄的出现,让武安军队惊恐万状,总算知道,曾一度与大夏比肩的富饶之国胤国,在与大夏的一战中,为何表现得如此不堪。
这简直就是,天兵天将啊!
而此时,在襄云。
襄云筹备的三十五万大军,还没能完全在大夏边境集结,就受到了大夏十七万镇北军的主动出击。
大夏军队迅如闪电,势若雷霆,闪击拿下襄云边境四大城池,并以强横无匹的威势迅速向着襄云内地推进。
同时,玉沭也派出了十万军队,从襄云西边入境,配合大夏镇北军进攻襄云。
两面夹击,襄云苦不堪言,眼睁睁看着国土被大夏军队迅速蚕食。
不过十日,大夏军队距离襄云国都云城,已经不足三百里。
襄云五大名将,更是在与大夏军队的交战当中,接连陨落,只剩最后一人。
襄云原本就有投诚大夏,成为其属国的想法,之前还因此向夏清晏去过信。
只不过,那时候襄云还端着一点姿态,夏清晏回信要他无条件投降大夏,并入大夏疆域。
襄云国君便没再回信。
最近得知大夏进攻东神,又受到武安来使的劝说,如今大夏势力鼎盛,如果各国再不团结一致进行反抗,只能坐等被大夏一个个侵吞。
在使臣的一番劝说之下,襄云国君同意出兵,与其余几国共同对抗大夏。
然而,一战之下,襄云国君这才知道大夏强盛到了何等令人惊惧的地步。
没再迟疑,襄云国君再度向大夏去信投诚,这次,再无一点姿态,也不敢妄想以属国居之。
他只求襄云皇室能够得以保全。
毕竟,以眼前的形势继续下去,襄云战败,皇室覆灭,也仅仅只是迟早的事而已。
数日后,夏清晏看到了襄云国君的这封投诚信,信中表明,襄云一国,愿意无条件投降,询问夏清晏上次在回信中许诺保全襄云皇室的承诺,是否还算数。
他也真是敢想,上一次的承诺,是据以上一次的情况,而这一次,镇北军已经取下襄云半国,怎么可能还是同样的条件?
想了想,夏清晏还是对襄云国君回信。
投降可以,只是条件已经跟上一次不同。
这一次,襄云投降能够得到的,不再包括襄云皇室在襄云国土上的特权。
投降之后,襄云皇室全族,移居大夏天京,并且,代代不得为官,不可掌权,成为大夏平民。
即使不接受襄云的投降,大夏军队攻下襄云全境,也只是迟早的事。
只不过,战争到底是残酷的,每增加一场战役,死在战争之下的亡魂,便是数以万计的提升。
若是襄云能够主动投降,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也能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免受战火侵蚀。
这也是夏清晏决定四国之中,先打襄云的原因之一。
因为之前襄云表达过想成为属国的意愿,他知道襄云皇室软弱,他们很可能会投降。
这能让大夏更快的结束与其中一国的战争,抽出军队人手调遣到其他地方。
接到夏清晏的回信,这次的襄云国君再不敢有任何的迟疑,马上叫人联络距离云城已经不足百里的大夏镇北军。
表达自己愿意接受大夏国君要求,并投降的意愿,否则,等镇北军攻入云城,恐怕一切都来不及了。
有夏清晏的信件为证,镇北军也不得不暂时停火,向天京方面求证。
而此时,夏清晏也差不多才收到襄云国君愿意投降的信件。
于是,随着夏清晏谕令的下达,襄云皇城城门打开,剩余军队缴械投降,任由镇北军进入云城,押解襄云皇室全族送回天京。
与襄云的一战,不过半个月不到就结束了。
而这十七万镇北军,其中七万留在襄云境内,接手襄云剩余军队,对其进行重新编队,改制,将其纳入自己掌控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