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也只有一个正常的社会体系。
才能拥有长久而健康的活力。
不至于像是沙滩上的城堡一般。
随便遇到一阵冲击,就轻易的轰然倒塌。
在完成了必要的分流,以及扣除需要上学的学生,少数反应速度无法达标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后。
整个江河市千万人口中,仍然有650万人没有工作。
考虑到所有人最终都要搬迁进农家小院。
除农家小院之外,目前江河市那数目众多的各个附属避难所。
实质上都是临时的居所,没有费资源完善的必要。
对于这一批规模巨大的人口。
苏武将他们统一编入了生产建设兵团之中。
全部用于参与扩建农家小院的工程。
“仅仅依靠原有的农家小院工程队。”
“每天只能挖掘出1万平米左右的空间。”
“相对于想要容纳千万级人口的目标来说,速度实在太慢了。”
“现在既然有那么多的可用劳动力。”
“也该进一步对避难所的扩建,进行大幅度的加速。”
苏武在控制台上操作了一番。
将农家小院的整体结构,以及周边的地下土壤岩石分布。
以全息投影的方式。
投影到了控制台前方,一座达到25平米的金属平台上。
然后起身来到金属平台旁边。
现场对着全息投影进行修改和规划。
首先是彻底封闭农家小院的核心区。
也就是最初的农家小院,加上工程队第一期扩建的所有空间。
它们加起来是一座直径100米的圆柱体。
这些区域将属于苏武的私人空间。任何外人,包括他们远程操纵的机械,都不能踏入这个空间。
随后以第二期扩建工程中,刚刚完成的最底部的地下第7层为中心。
往四周水平方向上,开辟出4条长达3.25公里的主通道。
生产建设兵团数百万的工人,将沿着这四条主通道,不断往通道两侧挖掘。
直到四条主通道彼此之间连成一片。
形成以农家小院核心区为中心,直径7公里的巨大环形空间为止。
“按照原本的规划。”
“是首先建成直径500米,作为粮食产区的第2环区域。”
“再继续往外一圈一圈的依次扩大。”
“建造直径1公里,供科学家和其他高技术人才居住的第三环精英区。”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直径2公里和直径5公里,供普通人居住的第4环和第五环普通居民区。”
“直径6公里,用于生产制造的第六环工业制造区。”
“直径7公里,用于抵御外界威胁的第七环外圈防御区。”
“但在实践中。”
“由于可供工作的空间有限,无法同时容纳太多的施工车辆和施工人员入场。”
“农家小院整体的扩建进度,一直快不起来。”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
“真正发挥出数百万名工人的劳动力。”
“不如干脆直接让后边规划的第三环到第七环的区域,全部同时开建。”
按照新的规划。
假如能彻底发挥出数百万人的劳动力。
扩建速度起步就会有十倍于当前的工程队效率。
最终甚至还能将效率一路增加到百倍以上。
到时候,一天挖出相当于十几艘航空母舰的空间,或许都不是不可能。
当然,想要实现这种理想状态。
还需要许多其他的前置条件。
比如海量的快速水泥与合金支架。
还有最起码,普及电锤这种最基础的电动工具。
让大部分的工人,从纯手工变成半手工等等。
每一个条件,都没有那么容易达到。
借助人工智能。
将新规划的方案演算了一遍,确定没有问题后。
苏武便开始立即将其推行下去。
在这方案执行的一瞬间。
农家小院人工智能借用的算力,达到了一个短暂的峰值。
数以百万计的人。
几乎同时在耳边接收到了新的工作任务。
他们在各个附属避难所之中,竖立起更多的电弧熔炉。
大规模的将库存的,以及从城市废墟中回收的废旧金属,熔炼成低温钢和其它各种合金。
在景园避难所,还有其他空间宽阔的大型避难所之中。
建立起更多的快速水泥生产线。
努力将快速水泥的产量,朝着每日10万吨的目标接近。
与此同时。
第一支从地面城市废墟中撤离,由不属于那70%保留范围内的工程车辆,蜘蛛机器人,以及身穿外骨骼装甲的工人组成的队伍。
开始前往农家小院所在的位置。
他们将通过位于第二环,用于运输挖掘出来的碎石土壤的独立升降平台,进入地下第7层。
负责挖掘规划中的4条主通道。
并在那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