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出砖,他还要扩展山洞外沿,建造一行遮风挡雨的走廊。
想象总是轻松的。
真正落实到现实,变成一镐一镐的挖掘,一锨一锨的铲土,目标就显得那样遥遥无期。
11月5日,挖洞工程正式开始。
进入旱季后岛屿的天气再也不复往日的阴晴不定。
火辣辣的大太阳一挂就是一整天,阳坡上的草肉眼可见地打蔫儿,就连森林中的树木也显得没那么精神了。
还好庇护所选址在背阴处,在这里干活不用遭那么多罪。
为了便于工作,陈舟完全搬到了山洞中居住。
为此,他特地腾出时间把床铺、床头柜,一些火药铅弹和十字弩刺剑等武器和生活物品都带到了山洞。
挖掘过程总体来说比较顺利。
镶嵌铁器的镐头和木锹耐用性远超他想象,配合松动顽石的撬棍和搬运砂土的木桶,每天陈舟都能挖出两个立方以上的土。
不过世事无常,倒霉时他也会挖到块头巨大的岩石,搬运撬动非常费劲,往往会耽搁两三个小时。
为了便于搭建承重柱,最外侧的砂石陈舟并未保留,而是直接挖掉,向内凹进,日后再砌石墙,上门窗。11月5日到11月10日期间,挖掘出的中等大小扁片状石块全部都被挑选了出去,单独放成一堆,就是为了留待砌墙。
11月11日,结束一上午的工作,陈舟收拾起工具,带着满身尘土回山洞喝水,顺便去看了看拴在半坡草地上的山羊母子。
几近两周的时间,这野山羊母子对它已经不再表现得像刚抓来一样戒备。
母山羊适应了他挤奶的手法,学会了安逸地接受抚摸,有时候还会像狗一样撒娇,舔陈舟的手,用脖子蹭他的大腿示意他挠痒。
小羊羔也不再对挤奶表示抗议,它倒没有母羊那么亲近人,但也不会刻意躲避抓它的手了。
这可能是因为陈舟天天喝羊奶,身上已经有了母羊的气味儿。
由于母羊拴在山坡上,不能主动下山饮水,陈舟每搁两天就要挑两桶水上山,一桶自己饮用,一桶给羊喝。
挑水用的扁担是陈舟自己制造的,虽然没有竹扁担省劲儿,但习惯了以后挑水上山时也能轻快许多。
除水之外,每搁一段时间陈舟还要喂母山羊一些盐。
在他老家,养羊人通常会购买一种圆形磨盘一样的盐石供羊舔舐,摄取盐分,他没有盐石,只能用食用盐代替。
从船上带下来的食用盐为数不少,使用一年半载毫无压力。
但居安思危,陈舟也考虑过制取盐的问题。
毗邻大海,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缺盐。
他知道两种简单原始的制盐法。
一种是直接舀海水来煮,把水煮干剩下的结晶体就是盐。
这种方法产量低,耗木柴多,且质量差,只适合急需用盐的时候使用。
另一种是晾晒法。
从海滨沙滩挖出沟壑,引入海水,先蒸发,蒸发到一定程度再把剩余的海水舀出倒入结晶池,继续晾晒,最后形成的盐饱和溶液再经晾晒就会析出粗盐。
这种方法产量高,质量也不差,但时间久,需要大量前期工程。
现在陈舟身上积压的工作数不胜数。
其中包括修建庇护所、挖厕所沤肥、开垦田地、抓公山羊、建造阳光房、葡萄干晾晒房、将营地中的物资搬运上山等等。
他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十瓣用,即使知道怎样制盐,也没有时间去做,只能默默将其记在日程表里,一项一项完成。
说到日程表,倒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
发现菠萝树后,陈舟一直都想将树体内分泌的紫红色液体当墨水使用,但又担心那液体有毒,长期接触会产生不适。
前两天他去河里拎水的时候抓到了几条鱼和青蛙,用它们试了一下毒。
结果发现菠萝树液体似乎并没有毒性,或者毒性微弱,甚至连鱼和青蛙都奈何不得,顿时放心不少。
不过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和哺乳动物毕竟不同,它们吃了毒不死不代表对人类也没有危害。
保险起见,陈舟还是尽量不直接接触紫色树液,同时尽可能保证书写的时候手上没有伤口。
渗透进皮肤和直接融入血液产生的危害完全不同,他不敢冒这个险。
在实验了紫色树液的毒性后,墨水的问题暂时解决了。
只不过紫色的笔迹看起来总有一种莫名的骚气,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陈舟还是喜欢黑色。
确定山羊母子不缺水,陈舟径直回到了山洞。
几天前,嫌下山喂猫麻烦,他把小灰猫也一起带上了山。
走到洞口时,正巧看到小灰猫眯着眼睛,慵懒地在洞口土地上打滚儿。
采用“石头击鸟捕鱼法”,陈舟整整抓了半桶的小鱼,剖膛后用绳子串在一起,挂在山洞旁晾晒,每天给小灰猫吃几条。
得益于充裕的肉食,小家伙生长过程中缺乏的营养迅速补充了回来,吹气球似的越长越快,饭量也越来越大。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对于每天外出打猎养活自己的“无毛大猫”,小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