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野猫 > 其他类型 > 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 第12章 走廊内侧的房间

第12章 走廊内侧的房间(2 / 3)

短管火绳枪增加了便携性,减轻了重量,但也牺牲了威力、精准度和射程,顶多只能打打十几米距离内的猎物,对陈舟而言,远不如重型火绳枪实用。

因为他知道,重型火绳枪具备一个坚实的基础,它的设计理念和结构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只是历史的洪流还没推进到那一步。

而短管火绳枪的设计理念完全是南辕北辙,与枪械所追求的功能背道而驰,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完全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与之不同,重型火绳枪踏上的却是一条阳光大道。

在一百年多年后,也就是18世纪,重型火绳枪经过一代代的改进,将会改头换面,凭借极高的性价比成为战争的主力军,它的那些缺陷也会渐渐缩小甚至消失。

最先被解决的便是火绳点火过于繁琐且惧怕雨水的问题。

大约就在十几年后,一名德国钟表匠发明了弹簧驱动的转轮装置。

这种装置的灵感来自于钟表带锯齿的旋转钢轮,通过钢轮和燧石夹上的燧石摩擦起火引燃火药完成击发,不仅节省了点燃火绳的步骤,还变得不再惧怕雨水,所以在战争中大显神威,取代了一部分火绳枪。

但转轮打火枪工艺复杂,结构精密,制作成本高,而且一旦钢轮被污染堵塞就无法可靠地点火,因此只风光了十多年就被淘汰了。接下来粉墨登场的是法国人发明的燧发枪。

那个法国人的名字陈舟已经记不清了,但他清楚地记得燧发枪天才的创新。

燧发枪颠覆了传统火绳枪的设计思路,将点火位置从正上方转移到了偏侧面,通过一个夹着燧石的击锤和传火孔旁边的击砧敲击产生火,引燃火药。

这种击发装置后来被命名为撞击式燧发机。

撞击式燧发机的出现大大地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点火成功率和设计精度,而且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利于大批量生产,很快就成为了欧洲各国军队的主流装备。

随后那个法国人又研制出了更加可靠且完善的击发发射机构和保险机构,从而制造了当时全世界性能最好的枪。

直到21世纪,一些复古的枪械爱好者还会举办燧发枪射击比赛,足见这种枪的受欢迎程度。

陈舟很清楚自己不是天才,他做不出伟大的创新,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抄作业还是没问题的。

大学暑假无聊,他曾因一时兴起,为燧发枪还有流行于美国西部时期的左轮手枪做过建模,故而对这两种枪械的结构了如指掌。

不过那时他从未想过,这些过时的知识竟然会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现在时间充裕,没有法律限制,陈舟认为他完全可以手搓一个撞击式燧发机,把重型火绳枪改装成燧发枪,从而为自己在岛上的狩猎提供便利。

而且他还知道一种后世美国枪械师发明的加快装填法,就是使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或鹿皮片包住弹丸和火药装入膛口。

润滑的油脂减少了摩擦力,加快了装填速度,并且封闭了枪管,起到了闭气作用,同时提高了射击精度和射程。

最重要的是,这种加快装填法使用门槛低,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只要懂得原理一学就会。

假如能成功地将这些“黑科技”运用到重型火绳枪上,弥补它的缺陷,在其22mm的口径面前,别说野山羊或者食人土著,就算来一头大象,陈舟也有自信一枪撂倒。

只是眼下不能被美好的未来冲昏了头脑,必须分清主次,改枪这件事虽然有趣,但相较于整理物资和造船,还得往后推推。

勾勒着自己持枪牵狗纵横孤岛的画面,陈舟恋恋不舍的将所有火绳枪都放到了一起,又把火药分开储存到屋内各个角落,以免连锁爆炸,统计好数量后,才离开了炮手房间。

走廊大门敞开着,刚关上炮手房门,一阵风袭来,陈舟顿时感觉胯下凉飕飕的。

低头一看,这才想起,自己本来要去鲁滨逊房间穿衣服,却因为欣赏了一会儿海上风景,把这件事给忘掉了。

于是又回到鲁滨逊房间套了条短裤衬衫,摘掉遮挡视线的檐帽,陈舟来到了走廊末端。

整个走廊共有六扇门,除去入口大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两扇门,房间分别属于鲁滨逊、船医、木匠和炮手,从外到内,室内空间逐渐变大。

至于最后一扇门,则在走廊尽头正中,与入口大门遥遥相对。

还未进屋,光是看着这扇大门,陈舟就知道房主的地位必定不低,不是船长就是大副。

因为和其他人简单的薄木板门相比,这扇门上下沿均有纹,木质也更为厚重细腻,上漆后呈现一种典雅的深棕色,显然比高级海员的房门还要提升一个档次。

推开门,宽阔的半圆形房间映入眼帘,种种极具欧式贵族风格的家具使陈舟眼前一亮。

编织规整的吊床;色艳丽的地毯;成套的雕矮柜;镂空椅背的扶手椅;两米多长的航海桌……

还有做工精良的书柜、立柜、置物架;

摆在桌上的海图、望远镜、罗盘、日晷、航海书、笔墨,以及一些数学仪器。

包括直尺、滑尺、圆规,一种圆形的写满各种数字符号的木盘和另一种呈正方

最新小说: 开局一个石头窝:我把废土造成盛世 不凡旅程 巫师:我要当学霸 末世大洪水:女邻居上门借粮 与宇智波同行 木叶:从秽土扉间开始做大资本家 他可不是情劫[穿书] 噬龙修仙 我真的不想再当顶流了 八零悍妻揣崽后,植物人老公心慌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