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汉调桄桄(1 / 2)

大方向这就算定下了。

以丰收节为“借口”,以“发掘乡间美食文化,庆祝农民节日”为口号。

以美食为引子,以外地游客特别是三线企业老职工为目标。

宣传天汉,发展旅游产业。

以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标是远大滴,路是慢慢走滴,刚开始步子不要迈的太大。

王书记甚至已经想好了怎么来操作。

他只用在各个会议上,多问几个相关的问题,响鼓不用重锤,上面表达一些关心,下面人自然就会领会精神用心办事。

王书记解决了心头一件大事,心情舒畅。

主动邀请骆一航留下吃午饭。

也没搞什么宴会啊,大餐啊。

吃饭就在市委食堂,一人一個餐盘,随便打了一份饭菜,各自端着就在食堂里找张条桌直接吃了。

做陪的也只有曹秘书一个人而已。

但是,书记亲自招待,仅仅招待一个人,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其释放出的信号……

能出现在市委食堂里的都是聪明人。

吃饭的时候,骆一航问起了汉调桄桄的事情。

王书记也不太了解,他就是任职的时候,看到资料中,天汉有这么一项非遗项目。

并蘸着食堂的免费例汤,用手指直接在桌子上写下了“桄桄”两个字。

骆一航一看,跟上次去办包地时候,村长奶奶顺便给“桄桄爷”办补贴,资料上写的桄桄爷的名字“老桄桄”,字一模一样。

绝对有关系,这两个字用的地方太少了。

王书记是外来的,骆一航又问本地的曹秘书。

但是曹秘书也不清楚,又去找了文化口的人。

饭后,曹秘书跟骆一航两个人驱车来到了南郑县文化馆。

道明来意后,文化馆的一位姓吴的工作人员又带着两人去了隔壁。

红砖墙圈起来的一处像机关模样的地方。

这里有点奇怪,院墙是打开的,临街盖了一排小房子,分割成四个铺面。

分别是打印复印店、水果店、烟酒店和一家沙县小吃。

沿着打开的大门进到里面,穿过自行车棚,停车场,迎面出现一栋二层小楼。

米黄色的外墙,装饰着白色石膏板。

还挺漂亮。

再进去小楼,一层是一个小剧场。

尽头处是舞台,挂着幕布。

舞台下面是一排排座位,老式电影院那种连在一起的折叠椅。

椅背上贴着编号,进门处正好是最后一个,编号是两百。

剧院也挺新的。

骆一航问道:“这是新建的么?”

文化馆的小吴回答道:“对,14年刚建的。”

“这么说汉调桄桄发展的不错啊,都有新剧院了。”骆一航笑道。

小吴却报以苦笑,“原来的剧院年久失修,96年就成了危房,到11年再也坚持不住,已经拆除了。这片地方是文化馆的,分出一块来改成了桄桄剧院。”

误解了啊,骆一航换个话题,“现在还有演出么?”

“有的。每周六有一场演出。”

“看的人多么?”

“不多,好的时候能有十几个人,一般也就七八个观众。”

“……”

怪不得骆一航没听过呢,全市只有唯一一个剧团,一周一场演出,最好的时候十几个观众。

这个艺术形式已经式微的厉害了啊。

怪不得自己从来没听说过。

曹秘书也没听说过,还得专门打听。

另外,这些问题,好像每一个都在往人家肺管子里面戳。

骆一航有点尴尬,也就不再多问。

跟着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绕过舞台,从侧面小门出去,经过一条长廊进入后院。

长廊边上应该就是后台了。

后院,或者说舞台的后面,是一排平房。

一位头发灰白,看着得有六十多岁的老者已经等在门口迎接。

小吴紧走几步过去介绍道:“这位是张昌文张团长,是南郑县桄桄剧团的团长。”

然后介绍另一边,“这位是市委的曹秘书,这位是骆一航,市里的企业家。”

曹秘书补充道:“这位骆老板别看年轻,却可以说是咱们市的创业标兵,创业两年,带动家乡致富,产品远销全国。今天上午市委王书记特意请他过去谈事,期间聊起了咱们汉调桄桄,骆老板强烈要求过来看一下。”

这话说的,有点直白啊。

生怕张团长听不懂似的。

其实根本不用。

当介绍说是企业家的时候,张团长的态度就已经更热情三分,甚至有点谄媚的样子。

等曹秘书说完。

张团长更客气了,忙问:“不知骆先生想要看什么?”

骆一航怎好意思老人家对自己尊称,赶紧回答说:“您叫我小骆就行了,我有个长辈,可能跟桄桄戏有些关系,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免得弄错。”

“那咱们就去陈列室吧。”

张团长亲自当讲解员。

带着骆一航一行人进了最边

最新小说: 诱娇 假如爱能倒流 古代市井生活日常 春日暖阳 台风过境[港风] 失眠雨迹 摇风坠 抚淤青 提灯挽月 春色惊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