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三月天,城外天显得极高,也极清。晨曦初露,城门口的张婆子已经忙得出了一身臭汗,今日是十五,京城里不少人家会赶在卯时去大昭寺上香,出城时总喜欢在她的摊位前买上几张炊饼。
一辆华贵的马车停靠在城墙边,还不等车上的人下来,张婆子便殷勤地迎了上去,问道,“夫人可要带几张炊饼回去?”
陈嬷嬷掀开车帘子笑道,“张婆子好些年不见了,你的生意还是这么好。”
“哪里哪里,是大家见我寡婆子一人可怜,都照顾我的生意。”
“主要还是您的手艺好。”陈嬷嬷笑呵呵地将钱递过去,“三张葱香趁热吃,三张梅菜馅儿的打包。”
张婆子动作麻利地接过钱,随即将炊饼递给陈嬷嬷。
忽闻一阵马蹄声,循声而望,见一玄衣少年骑马而来,陈嬷嬷向着那少年招招手,喊道,“公子,我们在这边。”
少年动作麻利地下马,将绳子扔给车夫,大步流星地走到陈嬷嬷面前,“嬷嬷,母亲可等的久了?”
“不久不久,我们也刚到。夫人今日起得早,上车没多久就睡着了,此刻怕是还未醒,要不我进去叫叫?”
“执青,你且进来。”车内响起妇人的声音。
少年便掀开帘子进入了马车车厢,见母亲姜氏穿着一件藕荷色的对襟夹袄,神色恹恹地靠着车厢壁。
正是姜家的二姑奶奶姜兰。
少年眉头一皱,“母亲可是病了?怎得脸色这般难看?”
姜兰摆摆手,叹道,“积云寺的了悟方丈不知从哪里救了一只受伤的红腹锦鸡,在厢房边上圈了一小块地当做窝棚,这几日闹腾的不行。我昨夜没睡好,要不是佛门净地,我非得宰了那只鸡不可!”
说到后面,竟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
少年无奈地笑笑,不予置评。
“若不是为了给你外祖母求几个锦囊,我是说什么也不会在那大昭寺留宿的。”姜兰感叹道,“你的事情可办妥了?怎的一个人回来,那位与你相熟的公子呢?”
“他还有事,便先走了,我这才折返回来与您汇合。”少年敛了眸子,一副不愿多提的模样。
姜兰也不是那刨根究底的性子,摆手吩咐道,“罢了罢了,都是小事。我们快些启程吧。免得误了时辰,连午饭都赶不上。”
宋执青不再说话,掀帘下了车,又吩咐着车夫赶车仔细些,待得马车四平八稳的停在姜府门口,太阳已经正正中中的挂在了头顶上。
姜梅算着时间领人侯在垂花门,瞧着一群丫鬟婆子簇拥着一位穿藕荷色衣衫的微胖妇人走来,忙笑吟吟的迎上去,连眼角都染上了笑意,“我原本还以为你赶不上午饭,正准备吩咐人撤桌子,就听门房来报,说你到了。看来今天中午这顿饭是非吃不可的。”
“你惯会取笑我。”姜兰挽了姜梅的手,眉眼间全是亲热,“枉我还念着家中几个姐儿,专程在城门口买了几张炊饼,想带给她们尝尝鲜。没想到回来连口饭都混不上。”
说着便抬手招呼了宋执青过来。
姜梅却是眼前一亮。
少年容颜俊秀,身姿挺拔,就连月白这样素淡的衣衫,不仅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衬得少年更显清贵。
宋执青规规矩矩地给姜梅行礼,笑着喊,“姨母。”
姜梅笑得合不拢嘴,一面夸赞宋执青一表人才,一面招呼几个侯在一旁的姑娘上来见礼。
赵晗最先迎了上去,倒是自来熟,没等姜梅开口便自报了家门,见宋执青温温和和的站在原地含笑与她点头,索性打开了话匣子。
一会儿惊叹自己何时多了个长得像仙人一般的表哥,一会儿又拉着姜兰撒娇,让表哥没事多来找她玩儿。
哄得姜兰脸上的笑意是撤都撤不下去,搂着她喊了半天的心肝儿,赏了她一只水头不错的翡翠手镯作为见面礼。
姜婉茹大大方方地见礼后,得了一对银丝手镯。便含笑站在一旁,安静地等着长辈们的安排。
姜婉宁照葫芦画瓢的见了礼,也得了一对银丝手镯,随后眼观鼻鼻观心的立在一旁当背景。
姜家一共有三位姑奶奶,长得最好的是夏姨奶奶生的三姑奶奶姜竹,其次是大姑奶奶姜梅,但是嫁得最好的却是这位其貌不扬的二姑奶奶。
二姑父宋阳出身江南大族,早年丧妻,姜兰是去当的填房,但前面那位夫人并未生育,再加上姜兰嫁过去三年便生了两个儿子,深得她婆母的喜欢,这几年在家里,越发能说上话了。
宋执青是姜兰的次子,结合了父母的优点,长得俊秀非常,又喜读书,显得既端方又温和。
姜梅见气氛正好,挽了姜兰的手,引着大家往暮安堂的方向走,“你这次回来的匆忙,昨儿才接到你的信,今日你人便到了。母亲倒是想让灶头上多做些菜给你接风,有些食材却来不及备,若是吃得不尽兴,你多担待。”
“姐姐说的哪里话,既是自己家中,哪有那么多穷讲究。”姜兰爽朗的笑了笑,“本来昨儿就该到,下午路过积云寺,听说那儿的平安符最是灵验,便去给你与母亲一人求了一道。瞧着天色晚了,怕赶不上宵禁,就留着歇了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