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场景,原本的七八分认真,已经变成了十分认真,纪兰导演年纪虽然不大,但做事很有章法,正式拍戏前,先叫了参与这场戏的所有演员一起研读了一遍剧本,又排练了一次,发觉顾恩泽记住了台词、演技也不算太差,这才点了头,开始正式的拍摄。
顾恩泽认认真真地演了第一遍,吃到了一个NG,第二遍、第三遍,又连续吃到了两个NG,纪兰的表情很淡,看不出喜怒,但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喊重拍。
早在吃到第一个NG的时候,顾恩泽就去询问了纪兰,他问她:“我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应该怎么更正”
纪兰前两次还能提出些意见,顾恩泽照着改正了,等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她只说:“感觉不对。”
接下来就是一次又一次的NG,顾恩泽尚且能坚持,同他演戏的老戏骨们,却都有些不满了,而这些不满,出人意料,并不是冲着顾恩泽的,反倒是冲着纪兰的。
老戏骨们拍摄过了太多戏,也见过太多不靠谱的年轻人,顾恩泽人虽然年轻,但能吃苦又认真,台词说得不错,演技也称不上差,更难得可贵的是,他在一次又一次的重拍中,不骄不躁,甚至一次比一次表现得更好一些,他们的确想不出什么由,叫纪兰压着不通过。
这一场戏就浪费了一下午的时间,天色变暗,室内戏也不好再拍,纪兰挥了挥手,说:“今天就先拍到这里,明天继续吧。”
顾恩泽听了没什么情绪上的波动,点了点头,打过招呼后就去卸妆换衣服,准备下班了。
--
第二天还是同样的戏份,顾恩泽又拍了两三遍,纪兰终于说了“过”字,然后紧锣密鼓地跟着拍下一场戏。
顾恩泽和纪兰相处了几天,渐渐也摸透了对方的习惯,对于一些寻常的戏份,纪兰的要求不算高,一般拍个一两条,也就过去了,但对于一些关键的戏份,纪兰却反复打磨,不拍上个十条八条决不罢休,有时候未必是哪里不好,而是纪兰想拍得更好一些,或者多拍几条备用,这样方便挑出更好的,用于后期的剪辑制作。
纪兰的这种拍摄习惯,不像是在拍网络电视剧,倒像是在拍电影似的,顾恩泽从中受益匪浅。
但拍摄了几天,顾恩泽也从中发现了一些猫腻。
在他正式拍摄的第二天,纪兰给了他一部分新的剧本,新剧本中有大量的权谋和宫斗戏份,顾恩泽的拍摄任务比想像得要重很多,而剧情走向,也完全不像是个单纯的背景板和工具人。除此之外,他饰演的角色身上,竟然有了几条感情线——当然,不是耽美线,而是BG线。
顾恩泽愈发觉得,自从分了AB组之后,他所在的B组像是在拍摄另一个故事,和A组的剧情可以说是南辕北辙、毫不相关。
但顾恩泽给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他暂时没有爆红的野心,所求不过是赚一份片酬,只要给钱,拍什么都一样,至于戏份的多与少,剧情的走向是偏正剧还是偏耽美,A组导演和B组导演之间是融洽还是内斗,都和他这个演员没什么关系。
就这样,顾恩泽在剧组拍了二十天的戏,和两位男主角没有对过一次戏。
拍摄的第二十一天,顾恩泽终于得到了AB组要联合拍戏的消息,他也是第一次和两位主角一起拍戏。
这场戏在原著中的描述还算精彩。
主角攻也就是将军在前线打仗缺乏粮草,已经成为翰林学士的主角受为之斡旋,私下里征集了一批粮草送到了前线,帮助将军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御史台官员上奏折弹劾主角攻受,皇帝召集官员当众审议此事,主角攻受以情胜人,皇帝一开始打算重罚,但在臣下的纷纷劝谏下,不情不愿地豁免了对两人的处罚。
原著中的情节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基本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果按照原著拍摄,倒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在改编的剧本中,这一处的拍摄就处处有问题了。
一方面,皇帝的角色改得更为睿智和性,甚至加上了一大段的内心独白和其他官员的慷慨陈词,皇帝的做法不再向“昏庸无道”、“听信谗言”的方向引导,反倒是明明白白地点出了主角受不敬皇室、伪造奏折、贿赂官员、私通商家,明明有正常的途径,可以向兵部和户部求助,却仅凭一句“朝中有奸人阻碍”,私下里做了这些事。而等到事发之后,又以军中和民间的言论,变相“裹挟逼迫”朝廷,期寄“轻拿轻放”、“宽恕无罪”,这一番操作下来,其心可诛。
另一方面,为了彰显主角攻和主角受之间的鹣鲽情深,剧本中给两位主角安排了大段大段的台词,浓缩之后就是一出古琼瑶剧,什么“你都是为了我”“我才不要你死”“你死我也要跟着死”“我不要独活”“皇帝你不放过我们就是昏君”,诸如此类,一听就很脑残,一看就很辣眼睛。
而这段看起来非常不和谐的剧本,也正是由两位编剧共同完成的,一位编剧主要写主角之间的情爱,一位编剧主要写其他内容,一个为两位男主角的“化学反应”服务,一位为将剧本注水至60集服务。
参与拍戏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比顾恩泽经验丰富,这样的戏拍上一条,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微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