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交代了,会等你们去了再离开。
下午一下课王建昆就回了地下基地,带上买的生活用品还有5百公斤汽油去了临时码头。
把摩托车和两轮车斗放进山洞里藏好,把汽油一罐罐的搬上船,把生活物品归置好,检查一番码头被掩藏好后就驾船离开了回湾。
离开回湾后把船速加到了15节,这个速度王建昆能够有时间反应及时移除水下障碍。
开了一段时间来到泗洲镇,王建昆开始有意识的收集超能力范围内的一些元素用于制造仪器。
首先是最简单的指南针,六分仪,然后进行数字化改造,将数据接入制造出来的电脑里,此刻开始电脑会记录航行的信息并保存。
接着就是制造声呐,开始制造的声呐连接上电脑后显示的图像非常不清晰。
然后按照原理一项项改进,直到行驶到乐平市后才能勉强使用。
智子的说法是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够,按照脑海中的资料制造的材料很一般,需要不断的实验新材料。
一时半会的也研究不出新材料,但是等今后有时间,材料方面每天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研究。
而且已经委托彼得持续收集国外的科学期刊,大舅也帮忙在广市的高校收集国内的期刊。
有全球顶尖的人才在前面开路,自己用超能力进行加速研究测试,相信自己今后能用的产品将会是最先进的。
声呐系统能使用后,王建昆就稍微轻松了一些,不用一直在脑海里记录地形了,只要关注前方河道是否有危险。
过了乐平市后,乐安江已经来到了平缓的区域,江面也宽了很多,达到了160多米,还有渐渐变宽的趋势,水深倒是没增加多少,还是5,6米的样子。
接着王建昆抽出部分精力制造小型雷达,按照智子给出的图纸,将水下的元素调集出来制造雷达。
制造出来后按照智子给出的连接方式把线路连接好,然后开机测试雷达。
此时江面开阔,远处几百米外才有一些小山包,在雷达屏幕上,几处山包的轮廓一下下闪现出来。
这是因为这款雷达还是用的机械扫描的方式,天线在不断的转动,所以图案会以一定的周期出现。
仔细辨别了下,发现河道的轮廓还不是很清晰,于是把结果反馈给智子,让其再优化下扫描精度和接收的信号处理精度。
边修改边调整,一直持续到鄱阳县才勉强可用。
接着将雷达信号数字化,然后接入电脑,按照之前编写好的程序将几种信号集合到一起,在电脑里组合成电子地图和导航数据。
此时已经是半夜1点多了,王建昆找了个偏离航道,周边都是荒山的回湾,把船停在里面。
回到驾驶舱下面的驾驶员生活舱,把被子铺好后就睡下了。
周日一早,王建昆被一阵鸟叫声叫醒。
醒来看了下四周,想了一会才知道这是在船上,昨晚开着实验1号船一直到了鄱阳县,现在是在鄱阳县边。
看了下手表发现已经8点多了,因为江面被雾气笼罩,所以太阳在天边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
用毅力抵抗着寒冷穿上毛衣和防寒外套,来到船尾打了江水洗脸刷牙。
看到船边有鱼游来游去,王建昆用超能力制造了个网捞了几条筷子长的鱼上来,开膛破肚后用盐腌制起来。
然后生火淘米准备焖一锅米饭,然后起锅烧油把腌制好的鱼煎一煎,待煎到两面金黄,加入姜蒜和酱油,然后加入用超能力处理过滤的江水。
米饭焖熟的同时鱼也可以吃了,从小厨房里拿出碗筷和漏勺盛饭就着铁锅煮鱼吃了起来。
此时雾气已经散去,阳光照在黑色的防寒服上暖洋洋的。
鱼非常鲜美,王建昆慢慢的吃,最后用一碗鱼汤结束早饭。
为了省事,用超能力把锅碗瓢盆都清理干净,收拾好后启动船只往鄱阳湖开去。
此时天已大亮,看了眼在船顶旋转的雷达天线,怕被路过的船只看出异样,在脑海里翻找了一番资料,找到一种不会影响雷达波传输的材料把雷达天线罩了起来。
雷达罩外面也用灰色涂装了下,再调整了下顶部的构造,让雷达罩不那么显眼。
进入主航道后,看到雷达,六分仪和指南针等都在正常工作,电脑也在把接收到的数据合成电子地图和导航数据,这才放下心来观察四周的情况。
从鄱阳县到鄱阳湖这一段水道越来越宽广,水面上的船只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了。
打鱼的渔船一般不在主航道上,王建昆看到的渔船都比较小,长8米多,一般是两个人在渔船上,一人摇橹一人撒网。
也有单人操控一条船的,看到鱼群或者觉得有鱼的地方就放下橹,拿起撒网抛洒出去,一般都能抛出一个很大的圆,罩住上百平方的水面。
王建昆的船速相对航道上的拖轮和客轮还是很快的,但是他的船声音又很小,只有靠近了才知道。
看着快速擦身而过的实验1号,很多人都面露惊讶,手指着王建昆的船互相交谈。
就这样用20节的航速开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穿过鄱阳湖,来到了湖口镇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