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之后,李承乾看到了最不愿意,可又不得不面对的一幕。
说话的正是那个不知死活,一直找事的李泰,直到现在李泰还是不老实,他总是想挑战李承乾的底线。
李承乾心中不住的冷笑,无知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即便是懂一些所谓的李泰,在蒸汽机以及火车面前,那也是只能送给他两个字,那就是‘白痴’。
除了这两个字,李承乾想不到更好的词。
不懂,没什么,可是他不懂还要装懂,还要对自己指手画脚,这李承乾可是不能容忍,必须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否则这个青雀还不上天。
看来上次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只是把他赶出了武德殿,他还是不打算收敛,还想趁机做点什么,这对李承乾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李承乾这次决定一定不会也不能再继续惯着他。
这货简直是太恶心了,表面上是李承乾的兄弟,但是骨子里却是想把李承乾弄死。
有这样的弟弟,李承乾也是醉了。
人们常说,皇宫里是没有亲情的,今日所见,果然如此。
此时,李承乾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你李泰找死,那就别怪他李承乾不客气了。
“你魏王难道见过这个火车,你怎么知道他不成?”李承乾突然挺直了胸脯,冷冷的看着李泰,冷哼了一声,“如果本宫做成了,你又该如何,前面本宫就不想和你打赌,你偏偏不信邪,如今武德殿可容不下你了吧?”
李承乾此时,完全是针锋相对,其他的皇子还好说,这个李泰,李承乾绝对不容忍,而是根本就忍不了。
本来是张玄素等人与李承乾讨论这个修建铁轨,制造火车的必要性的,先是李恪,后面则是李泰,先后也加入了讨论的行列。
李泰没有想到李承乾突然发飙,而且是冷冷地看着他,让他一时无所适从,完全不适应。
不适应就对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此时已经非常稳固。
从发明蒸汽机的那一刻,李承乾其实已经开始把这些弟弟们甩开了距离,只是李泰等人尚不自知,仍然在做着春秋大梦。
这不是一个好事,有野心有理想,在乱世是好事,即便不能扺掌天下牛耳,也很有可能拥有一方的山水。
在贞观年间,李世民时期,野心太大,一定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李泰正在义正言辞地呵斥李承乾,却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遭到了李承乾的反驳,而且李承乾的语气极不友好,甚至是他还听到了一丝让他恐惧的东西。
不过,李泰也不是被吓怕的,不管如何,父皇对他总体还算是宠爱,否则就冲他刺杀李承乾这件事,就不是简单的赶出武德殿了,竟然还能允许他来上朝。
李泰的心绪稳定了许多,不再理会李承乾,却是转身向李世民躬身施礼,一脸认真地说道:“父皇,儿臣之前奉旨去编纂《括地志》也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反复修改了很多次,最终才完成,如今太子殿下竟然要整火车这么大的东西,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的意思呢?青雀?”李世民不紧不慢地说着,静静地看着李泰,好像是并不在意的样子。
“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太子殿下这是在拿大唐帝国的国运去赌,但为的却是他自己的明天。”李泰毫不留情,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
李泰其实说对了,李承乾就是看中了大唐帝国的富有,如果此时是大唐的晚年,他的这个火车的想法只能是昙花一现。
不过,他只说对了一半,他面前的李世民,那是天可汗,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些?
可李世民还是愿意支持,其中的原因,他真的不懂吗?
利泰仍然不懂其中的深奥含义,只是还在捉死的路上疯狂地摩擦。
此时的李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指点点,完全没有把李承乾放在眼里。
“为他自己的明天,难道不是为了大唐帝国的明天,不是为了朕的明天?”李世民声音提高了许多,突然冲着王德招了招手,“王德,把最近太子殿下发明蒸汽机之后,给纺纱带来的巨变念给魏王听一听。”
“是,圣人,奴婢遵旨。”太监王德急忙拱手领旨,从怀里拿出了一份奏疏来,开始宣读起来。
“大唐京师,万**名上书:
太子殿下研制的蒸汽机,总共两台,但却堪堪能顶8000台普通的纺车了,如今很多纺纱的工人,此时不用再辛苦地盯着纺车了,而是转变了思路,忙着整理蒸汽机纺出来的纱,草民等恳请圣人继续调拨蒸汽机,最好是在全国各地推行,彻底解决百姓的纺纱问题。”
“听见没有,青雀?”李世民听完之后,摆了摆手,示意王德收好这份万民的奏疏,然后看着李泰声音拔高了许多,“就如同你这样,只知道内讧,不知道为天下的百姓着想,为大唐帝国的未来着想,那么朕想问,大唐帝国的未来在哪里?就指望你的《括地志》,能纺纱吗?能给经济带来巨变吗?”
“父皇...”李泰刚准备再说些什么。
“逆子,你给朕住嘴。”
李世民爆喝一声,打断了李泰,此时李世民已经慢慢失去了耐心,这个李泰一次次的挑战他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