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办好手续,又累又饿,问公社工作人员,有没有食堂吃东西。
“自己去看,说不定食堂有人,你跟他们说说好话,说不定还能给你下碗面条。”
工作人员加班干活,脸色不太好。
刘娟只好悻悻地自己去隔壁食堂打听。
食堂一个大婶正准备关门,就被她拦住,
“大妈,你等会,没看到我要吃饭吗?给我煮碗面吧。”
她面无表情地说道。
大婶上下打量她一下,嘴角一抽,
“要吃饭明天再来,我们这最晚八点关门,过时不候。”
刘娟肺都要气炸了,乡下人就是刁蛮,她坐这么久火车来支援农村建设,又累又饿的,竟然是这个态度。
赵慧也饿得肚子咕咕叫,想吃一碗面,看到大婶拒绝刘娟,立马打了退堂鼓。
江晚宁朝她挑眉,朝大婶走过去,
“大姐,你头上的发卡真好看,是在哪个供销社买的?”
一句‘大姐’,比刚才刘娟叫的大妈顺耳多了。
她笑着和江晚宁攀谈起来。
说着说着,大婶便把她叫进去,说是给她煮面吃。
“坐了一天火车,饿坏了吧,我做的面条全公社都爱吃,你们等着啊!”
江晚宁和赵慧坐到了食堂的饭桌前,等着吃面。
不一会,两碗香喷喷的面条出锅,上面撒着葱花,还有一个荷包蛋,闻一下就要流口水。
其他知青也想吃面,都被大婶拒绝了,问就说厨房没面了。
她是公社支书的媳妇,从来只有给别人脸色的时候,何时看过别人脸色。
刘娟气得胃疼,只好自己拿出包子啃。
包子放了一天,已经有些变味了,但比别人只能啃馒头,还是强不少的。
她自我安慰,反正自己下乡的两百块补助她都拿着,家里还给了一百多块钱,够她富足生活一年了。
等她什么时候把顾立峰拿下了,就让家里把她弄回去。
江晚宁和赵慧美美吃了一顿,所有知青的手续都办完了,大家继续赶路。
一路上,不少牛车改道,去了自己的大队。
大概走了二十多分钟,清水大队到了,刘娟含泪和顾立峰道别。
又走了十来分钟,过了一座木桥,芙蓉大队终于到了。
芙蓉大队背靠大山,据说是全公社最穷的大队。
这里地势高低不平,全村大概有五十多户,零星地分散在各个角落,将大队的水田切割得七零八落。
江晚宁看着月光下,金黄的水稻随风起伏,这里一块那里一块,可想而知收割的时候有多困难。
这个时间点,大队的人都已经睡下,没有多少灯光,只有知了不厌其烦地鸣叫,还有田间此起彼伏的蛙声。
牛车从村口进去,没走多远就在大队部停下了。
村里的路实在狭窄,牛车根本进不去。
好在,知青点离大队部不远,是一栋原来老地主家住的土砖房。
房子一共有十多个房间,都是小单间,队里已经有十几个知青,把房间都占满了,现在腾出了三间房。
新来的四个知青,两个男知青一间,两个女知青各一间。
房间是要收费的,一间一个月交两块钱,如果两个人合住,一个人就只用交一块钱。
江晚宁不差钱,自然是自己要住一间的,至于选哪个位置,她挑了一间边角上的,这样还能跟大家隔离开。
她和赵慧分开后,钻进自己房间。
房间只有四五平米,放下一个一米二宽的木板床,还有一个书桌,就没剩多少地方了。
床上铺着稻草当褥子,连个床单都没有,显然需要铺上自己的东西才能睡。
个别知青睡了被吵醒,帮着他们搬东西,洗洗涮涮一个小时,知青点才再次安静下来。
江晚宁铺好床后,插上门插销,直接进入空间去睡觉了。
还是躺在外公留下的房子里睡觉比较舒服。
一夜好眠。
第二天清晨,上工的铃声响起。
江晚宁赶紧从空间出来,抬手看一眼手表,发现才五点。
她把手表藏进袖子里打开门,就看到一个二十四五的年轻人正指挥着知青点所有知青集合。
进入秋收时间,所有队员需要在早上先上两个小时工,再给一个小时吃早饭,然后继续上工到中午。
没办法,现在日头还烈,要趁凉快的时候多干一点。
中午下工后可以多休息一会,等三点后再上工,一口气干到天黑。
指挥大家集合的是知青队长杜浩,来这里已经五六年了,当初也是一腔热血下乡,现在脸上只剩黝黑的皮肤和麻木。
其他知青来的年数不等,也已经被日复一日的劳动磋磨得面黄肌瘦。
好在,他们昨天刚来,被允许休息一天熟悉环境,给了一天购买物资的时间。
江晚宁睡了一个回笼觉,然后就和赵慧约好,去公社的供销社购买东西。
知青点允许开火,有两个灶台,还有两个煤炉。
不过,需要自己买锅买煤球。
柴火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