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她伸手想要抓住陈明的衣袖,却被他不动声色地躲开。
陈明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语气冰冷如霜:“赵柔,我们之间已经结束了。不要再纠缠不清了。”
“不!我没有错!都是张灵倩,都是她们挑拨离间!”
赵柔哭得更加声嘶力竭,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你相信我,我真的是喜欢你的!”
陈明转过身,眼神中充满了厌恶和不耐烦。
“够了!你的喜欢关我什么事,谁喜欢你你就去找谁。”
他毫不留情地推开赵柔,继续往前走去。
赵柔踉跄了几步,差点摔倒。
她绝望地瘫坐在地上,眼睁睁地看着陈明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
从厂区出来陈明立刻着手处理电热毯的后续事宜。
他拿出之前赚到的五万块钱,思考着如何利用这笔钱扩大电热毯的销售。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在市报上刊登广告。
八十年代,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报纸上打广告,无疑是扩大产品知名度的最佳途径。
陈明雷厉风行地拿起电话,联系了市里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都市日报》。
拨通了《都市日报》广告部的电话,陈明开门见山地说道:“你好,我想在贵报上刊登一则广告。”
广告部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回应:“您好先生,请问您想刊登什么类型的广告?需要多大的版面?”
陈明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需求,并仔细询问了不同版面的价格和刊登时间。
工作人员为他推荐了几个方案,从价格到版面大小,再到目标受众都做了详尽的解释。
最终,陈明选择了半版的广告位,这在八十年代,绝对算得上是大手笔的宣传投入了。
为了确保广告效果最大化,陈明决定亲自操刀撰写广告文案。
一篇成功的广告文案,不仅要清晰地展现产品的功能和优势,
更要深入洞察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引起他们的共鸣,最终促成购买行为。
其实,在回来的路上,陈明就已经在脑海里构思好了广告词,力求简洁明了、直击痛点。
最终,他敲定了这句朗朗上口、极具吸引力的广告语:“冬天怕冷?陈氏电热毯,给你一冬温暖!”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他还特意撰写了一篇软文,以用户的口吻,
详细描述了使用电热毯后的感受,重点强调了其安全性和舒适性。
“以前啊,这冬天睡觉真是遭罪,手脚冰凉得像块冰,盖多少床被子都暖和不过来,半夜经常冻醒。自从用了陈氏电热毯,晚上睡觉再也不怕冷了,一钻进被窝,暖烘烘的,舒服极了!简直就是冬天必备神器啊!”
《都市日报》的影响力果然非同凡响,广告刊登后的第二天,
陈明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全是咨询和订购电热毯的。
起初,他还亲自接听电话,并详细记录客户的需求。
但随着订单数量的激增,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仓库里剩下的一千张电热毯很快销售一空,订单仍然源源不断地涌来。
看到堆积如山的订单,陈明欣喜若狂,生意要起飞了!
除了如雪片般飞来的订单,陈明还收到了大量读者的来信,
信封里满载着用户的好评和赞赏,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陈氏电热毯的喜爱之情。
一位妈妈的读者在信中写道:“陈厂长,您好!冬天睡觉特别怕冷,用了您的电热毯,感觉非常舒服,宝宝也很喜欢,谢谢您!”
另外一位热心的读者在信中写道:“感谢陈厂长!您生产的电热毯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这不仅仅是一张电热毯,更是一份关爱,一份温暖。”
这些充满感激的信件,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
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温暖。
陈明的电热毯生意火爆,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这引起了当地一家报社——《光明日报》的注意。
他们认为陈明的创业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于是决定派一名记者进行采访。
这名记者名叫李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他接到任务后,立刻驱车前往陈明的家中。
......
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进陈明的家中,显得格外温暖。
一阵敲门声响起,陈明起身开门,只见一位穿着干练的年轻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录音笔和笔记本。
“陈先生,您好!我是《都市晚报》的记者李明。”
年轻人热情地伸出手,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很高兴能采访您。”
陈明连忙起身相迎,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
陈明将李明记者迎进屋内,并热情地为他沏了一杯热茶。
“李记者,请坐,喝杯茶暖暖身子。”陈明笑着说道。
采访过程中,李明详细地询问了陈明的创业经历,
从最初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