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宽吃相有些不堪,虽然陶磊也一再二再三得说教,但收效甚微,也只是在学校里,在陶磊看着的时候会有所收敛,回到了家陶宽再怎么肆无忌惮得吃,陶磊也就不再多说一句,陶磊知道在家里和外面的区别,在外面吃饭,陶磊可以说是陶宽的监护人,虽然陶磊只是比陶宽大一岁,但在个子上却还没有陶宽看起来结实,但很认陶宽却很认同陶磊为人处世的做法,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回到了家里,再怎么吃像难看,别人也看不到,再者说,家里还轮不到陶磊来指指点点,陶磊也不会什么事都管着。以前陶宽吃的是小鱼,根本不用去管鱼刺的大小,只要一个劲得嚼就可以,完了大口大口吃饭,鱼刺也就没有了踪影。今天不一样,今天抓到的鱼是二斤大的鱼,虽然鱼刺不是很粗,但却有了一定的韧劲,弄不好会卡到。吃鱼防刺,自古以来都有教训,陶宽也不例外,因为吃像难看,最甚至被鱼刺卡到。陶宽今天的表现让家里人很是意外,尤其是陶磊。陶宽在桌子上,很耐心得扒拉着鱼块,一小撮一小撮得夹着鱼块吃,鱼肉到了嘴里,还不忘细细品尝,那种神情感觉不是一个农村的混小子,而是经历过比较好修养的孩子。由于吃鱼慢。导致了整个陶家晚饭的时间延长了很多。陶磊看着陶宽那副神情有些不耐烦,草草扒拉了几口饭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留下了陶宽爷爷和陶宽妈坐着陪着陶宽吃。陶宽妈神情极为专注,看着陶宽仔细得分辨出鱼肉里的鱼刺,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就觉得陶宽还是有分寸的孩子。陶宽妈中午在做鱼的时候,就把鱼给分开了来做,中午只是把鱼头给煮了,煮了一大锅的鱼汤,而且不惜柴火,把鱼汤煮的奶白色了,这才给盛了上来。除了盐也没有放其他的佐料,只是原汁原味的那种鱼汤,算是开胃菜吧,这样的鱼汤只适合用个小勺子慢慢小口小口得喝,就像那些喜欢喝茶的那样去品,这才喝到最原味的鱼汤。但陶宽对于汤却有着不一样的喝法,陶宽最喜欢的就是把菜汤倒进饭里去,拌着饭大口大口得吃进去,似乎是暴殄天物,看着陶宽中午喝鱼汤,陶宽妈觉得陶宽还是孩子,不懂得去体验生活,去品味鱼汤的美妙,就如同先贤写的一杯为品的说法。但从晚上陶宽吃鱼来看,这孩子还是胆子小的,不敢有太多莽撞,这也让陶宽妈想到,陶宽早上抓鱼是有着一定的安全系数才会去抓鱼的,想到这里,陶宽妈还是觉得自己过于得激动了,错怪了陶宽,心里还是有些愧疚的,幸好陶宽没有做出让自己更为伤心的事来,心里还是高兴的。陶宽吃的很慢,以至于让陶宽爷爷都觉得有些不耐烦了,最后也不等陶宽吃完也就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留下陶宽妈一个人在陪着陶宽吃,陶宽慢腾腾吃着鱼肉,也把鱼刺扒拉得很干净,在自己的位置上摆了一小撮鱼刺,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宽觉得这样吃也不是个法子,首先就是太慢了,基本没有吃进什么饭进去,只是吃了几块鱼肉,鱼肉又不顶饥,反倒是有些越吃越饿了,这才抬起头来,看着桌子上只有陶宽妈还在笑眯眯得看着自己在吃鱼,陶宽爷爷和陶磊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了桌子的,陶宽只好对着陶宽妈笑笑,这时候的鱼也没有了刚才的热度,饭也是一样,都冷了。梅雨季节的天气,都不是太热的时候,自己坐在桌子上,都觉得有些冷,这才放下了筷子,不再去夹鱼块吃了端起碗抓紧去盛饭,幸好陶宽的胃口好,不比陶磊,要是陶磊照着陶宽这样的吃法,晚上十有八九是要饿肚子的,陶宽不同,不仅是吃鱼的慢,也有着吃饭的快,而陶宽吃饭快的秘诀就是倒菜汤,把菜汤倒进自己碗里,和着饭大快朵颐。陶宽妈比陶宽爷爷耐心要好,也许陶宽是自己最心疼的孩子,爱屋及乌,只要对陶宽好,陶宽做任何事陶宽妈都十分得耐心等着陶宽。桌子上的菜,可以说是非常得丰盛,至少在银井湾这样的山村处于那样的时代里,家里只有四个人吃饭,陶宽妈就烧了五个菜,另外加了一个干粮菜,也就有六个菜,那个干粮菜也不过是来凑数的,大家都懂,都不愿去夹着吃,就是陶宽爷爷也不愿去夹一口尝尝,还有一盘鱼。鱼的数量不是很多,但也勉强看得过去,不会是凑数的那种。陶宽爷爷和陶磊看着陶宽那样喜欢吃鱼,都不太去和陶宽抢着夹,陶宽的性格也是不太在乎别人的眼神,只要自己喜欢吃的菜,要么倒汤,要么一个劲得去夹,这样的性格一直到陶宽到了卫校读书了,这才有所改变。陶宽想好了,不想让陶宽妈陪着自己熬夜,银井湾的夜很深,几乎没有几家人还在点着煤油灯在吃饭,别人家里,因为下雨,没有出工,家里的妇女早早得就把饭菜做好,趁着天还没有黑,早点吃了去睡,只要陶家在点着煤油灯在吃饭,算陶家有喜事吧也算不上,但却比一般的喜事还让人高兴,像陶宽这样平白无故捡到大鱼的事本来就不多,况且还是一个孩子捡到,也算是很有运气的。农村人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要是难得碰到的事都是运气好,都相信一命二运跑风水。陶宽既然选择了快点填饱肚子,就不会像刚才那样的小心谨慎得吃了,而是和以前一样,快速得吃进去,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陶宽妈看着陶宽有恢复了以前的那种样子,心里还是想说,生定的像,沤定的酱。陶宽妈没有读书,说不出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样文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