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宽爹起来的时候太阳还是毒辣的,明晃晃的太阳光很刺眼,从房间里出来的陶宽爹坐厅堂里好一会儿,才慢慢适应过来,也许是还没完全得睡醒,看着外面的太阳光,总比刚才没有睡的时候好多了,陶宽爹想着自己的话,感觉现在做饭有似乎早了些,打算到村庄里去溜达下,发现村庄里很静,除了老人就是小孩,陶宽爹觉得自己没有出去做事,还找这些人聊天,又觉得不是很适合,于是就往林家走去,想看看林家有些什么事需要帮忙的。由于,陶宽爷爷对林家的好,孩子也是一样,俩家人走得近了自然也就有了感情,况且陶宽爷爷有事外出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是把陶宽爹送到林家去照顾,陶宽爹在林家吃,有时候也和林家的孩子一起住,多则十来天,少则二三天,陶宽爹对于林家也和自己的家一样,能帮就帮。陶宽爹穿过巷子,远远就看到林家的大门是关着的,就有些扫兴,本来是乘兴而来结果是败兴而归,陶宽爹心里有些不开心,但这样的不开心没有持续多久就散了,陶宽爹毕竟还是孩子忘性大,既然林家的大门关了,干脆就折回头回家去了。事实上,陶宽爹的事也不少,只是陶宽爹觉得有必要出来溜溜,按现在的话说,出来刷刷存在感,让村庄里的人知道自己在家呢。陶宽爹到家家里,首先是把中午吃饭的场面扫一下尾,然后就是去养猪。养猪花费的时间,也不是很少,要煮猪菜,还要提着猪食盘到猪栏里去,幸好这时候的陶宽爹还是有些力气了,不像以前那样得把猪菜分几次提过去。喂好了猪这才开始做肚子俩的饭。中午吃的饭,也没有留下多少,到了晚上还得重新煮,陶宽爹想着陶宽爷爷的话,晚上可能要走路的,既然不是像平时那样,吃了饭就睡,那肯定得吃饱些,所以陶宽爹在取米的时候,手就稍微重一些,多放了一二把米下去煮,煮饭时候放的水反而要少些,这样煮出来的饭更有劲道,关键是更顶饥。等把米洗好,放好了水,陶宽爹就开始煮饭。煮饭也挺费事的,还没有蒸饭快,但煮饭更好吃,更有嚼劲。但煮的时候就很有技术含量了,水放得多,饭烂涂涂的,和粥差不多,吃到嘴里很不舒服,水放少了,饭就很硬,年轻人还无所谓,但陶宽爷爷这样的年龄就有些不适应了,陶宽爹知道陶宽爷爷的胃口,可能是陶宽爷爷年龄大了,陶宽爷爷更喜欢吃那种稍微有些劲道的饭,太烂了没有嚼劲,太硬了牙口不好,只能少嚼,稍微咀嚼下就吞下去,陶宽爷爷吃饭的风格是快,风卷残云似的,但是到了肚子里消化的时候就会感觉肚子里有些不舒服了,时间长了就有了病痛,到了陶宽爷爷这样的年龄就有胃痛了,这是陶宽爷爷所不愿看到的。陶宽爹依着陶宽爷爷的年龄去煮饭,在自己吃的和陶宽爷爷吃的风格中找到平衡点。再个就是锅巴,煮饭花费大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锅巴多,刚开始陶宽爹煮饭的时候,几乎是一半锅巴一半米饭,但幸好的是家里养了猪,陶宽爷爷和陶宽爹吃完了饭,把多余的锅巴放水煮,煮烂了拿去喂猪,这样也就不是太多的浪费。也就是老陶家这样的生活水平,陶宽爷爷也乐于培养陶宽爹自己做饭洗衣服,即使有些浪费,陶宽爷爷还是很支持陶宽爹这样去煮饭吃的,煮饭吃也适合单身的人吃饭,真要是自己早走了,陶宽爹娶不起老婆,最少陶宽爹不会自己饿肚子,这是陶宽爷爷培养陶宽爹做饭的初衷,陶宽爷爷也知道要学着做饭,适当的房费肯定是免不了的,有了这样的思想指导,陶宽爷爷看着陶宽爹煮饭,心里还是有些欣慰的,有了欣慰的情绪,任凭陶宽爹怎么去做,陶宽爷爷都不会去责罚陶宽爹。要是换做是林家或者是银井湾其他的人家,陶宽爹就很有可能挨打,或者干脆被大人带着出去干活了,或者是种菜,最不济也能去砍柴。陶宽爹也就没有这样的好日子过,能在大太阳的日子里躲在家里纳凉般玩耍。其实,从陶宽爷爷不让陶宽爹去外面做事,村庄里就有些人说三道四了,生怕陶宽爷爷把陶宽爹养成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废人,甚至还有人当着陶宽爷爷的面说过这样的话,陶宽爷爷刚开始还会去解释,到了后来,只是笑笑,解释都不愿去解释。之所以陶宽爷爷要这样去做,陶宽爷爷还是有自己的打算的,陶宽爷爷不想让陶宽爹和自己一样,整天在太阳底下去做事,是要陶宽爹明白一个道理:你想不愿去太阳底下做事,整天晒太阳,黑得跟碳头似的,你就认真去学门手艺,只有学好了手艺才能体体面面得躲在家里赚钱吃饭。而陶宽爹却不知道陶宽爷爷早就有了这样的打算,那时候的农村想要有个出人头地无非就是当兵去,但陶宽爷爷只有陶宽爹一个孩子,这样的事是陶宽爷爷最不愿看到的结果,退而求其次,学门手艺是陶宽爷爷最希望做到的事。而晚上要去刘哥家里也是这样做法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决定着陶宽爹未来生活好坏的节点。所有的这些,陶宽爷爷并没有和陶宽爹商量。陶宽爷爷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陶宽爷爷也觉得自己没有哪里做错了。可结果还是朝着陶宽爷爷设计的方向发展,收益的不只是陶宽爷爷和陶宽爹,更多的是惠及陶宽和陶磊。陶宽爹耐心得煮着饭,按照陶宽爹原有煮饭的经验,先用旺火煮水,等水到了一定的火候,就撤了旺火,而改作小火焖熟,这样的饭软硬适中,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