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李羿的宣讲会遭遇了儒家几个流派的无视,而刑部尚书韩规韩大儒正式开启了问答环节,那么李羿的回答是否能让这位法家主事人满意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听完李羿的回答,韩规摇头道:“并不满意,三圣举仁德游列国,却无用武之地,而我法家富国强兵倍受推崇,只因我们是力行派!法家最不喜欢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特别是针对孩子,他们是大魏的未来,更是大意不得,所以李乐府我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若还不能让我满意,那我法家也只能和之前几家一样,口头支持了。”
韩规的态度让李羿想到了前世工作中遇到的甲方,他们的乐趣似乎就是折磨自己,李羿在脑海中搜索了所有前世关于法家学说的记忆但是只想到了商鞅和韩非子,而相关书籍文章却一篇也没读过,唯一一句和这二人有关的名言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然而这一句在此情景之下也毫无用处啊!
汗水从李羿额头沁出,后背也开始发凉,从他穿越到现在,第一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诗雨看出了李羿的紧张,她上前一步递上茶水,笑道:“相公说了这么久,口渴了吧,先喝杯茶。”
李羿接过茶杯,呆呆地看向诗雨,后者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然后转身面对众人开口说道:“诗雨不才,欲代夫君答韩儒此问,不知可否?”
韩规看着诗雨说道:“方儒本就是我法学大家,此问若是由你来答,我倒愿意听听,只是不知你从方儒那里领会几分真意。”
诗雨行礼道谢,随后开口说道:“先父蒙难之时,我尚年幼,未能从父亲那里学到精髓,只记父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那便是:‘治道不法古,依法办事。’
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法家主张依法办事,但不能一味循规蹈矩,没有开拓精神,要勇于创新,不断进取。韩儒方才所言‘利者规其行,弊者穷其意。’正是担心若是孩子过早接受法家思想,导致他们失去了锐气。
对于这点家夫已然想到,他反复强调的全面发展,一再重申的素质教育,足以说明他对孩子教育不是约束,而是启发,想要创新,没有基础肯定是不行的,没有基石建楼那便是空中楼阁,经不起风吹日晒,所以我们所办的学校要帮助孩子们打牢基础,让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
听了诗雨的话,李羿豁然开朗,他这才明白韩儒发问的真意,顿时来了灵感,放下茶杯来到诗雨旁边笑道:“娘子,接下来就交给我吧。”
诗雨点头让位,李羿接过话题,摇头叹道:“《劝学》一文中便已提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让孩子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那坚实的臂膀,广阔的胸襟就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助力,而学校可以教给他们的便是如何挥舞翅膀,如何看向远方。
学校要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园地,学校要成为孩子们奇思妙想的温床。创新是进步的方法,并非排斥传统,而是一种蜕变,正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不过在那之前,要通过教育为孩子积累足够的知识,为他们的远行保驾护航。”
韩规听完问道:“《劝学》一文?老夫未曾听过,是何文章?”
陶仲文一听这话,笑着凭空一抓,将李羿金笔所书的《劝学》原稿取出,双手送到韩规面前,后者看到陶仲文这般虔诚,双手接过文书,仔细品读,读完之后眼中满是惊喜问道:“此文是何人所作?”
陶仲文笑而不语,李羿也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写的,诗雨掩面而笑,看着几人的表情,韩规意识到了什么,便开口问道:“难道此人就在这里?”
孔修开口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韩规还是不相信这是李羿所写问道:“是陶先生所作?”
孔修摇头说道:“我说韩石头,你怎么就这么不开窍呢!都这么说了还不知道?”
韩规不解,鲁舒笑道:“罢了,韩儒你自己去正厅看看,那里有一幅木札,你看了就知道了!”韩规立刻走了出去,在场其他人围了过来看着《劝学》的原稿,然后一个个皆是赞不绝口。
没多久韩规去而复反,对着李羿行礼道:“修缘你竟有此等警世之作,是老夫有眼无珠,只知你以诗词歌赋见长,却不识得你还有这般高远之意,之前轻视于你,莫要怪罪。”
李羿还礼道:“韩儒言重了,哪里来得轻视,又怎么谈得上怪罪,修缘行事随性,文风缥缈的确华而不实,但这次开办学校,主事之人并非是我。”
韩规连忙问道:“不是你?那要谁来主事?”
李羿指向诗雨说道:“我本意就是将开办学校交于内子管理,她行事严谨稳重,正是不二人选。”
韩规看向诗雨,点头道:“确实合适,唯有她可堪此大任!”
诗雨听到这话受宠若惊道:“诗雨何德何能,只想帮衬夫君,把学校办起来,打打下手,怎么突然间说让我主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