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六年十月初,京师的消息传到了南京。
以徐文爵和朱国弼为首的这帮勋贵第一反应是震惊,随后开始高兴。
在他们看来。
如果崇祯真打算废掉太子,那么朱慈烺就有了造反的动力和理由。
南京东林党的反应与勋贵截然相反。
一旦朱慈烺被废,他们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化作泡影。
为此他们开始统一行动。
在他们的号召下。
整个江南有资格的人全都给崇祯写奏疏,要求让太子回京。
可惜,这些奏疏全都石沉大海。
南京的东林党真的慌了。
“钱老,陛下难道真要换太子?”马士英问。
钱谦益无奈道:“就目前的情况看,已经**不离十了。”
南京兵部右侍郎曹溶问:“满朝文武都反对的事,陛下能如愿吗?”
“当然!”钱谦益想起了刘孔昭的话,他重复道:“如果陛下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诏说废除太子储君之位,并传位于定王殿下,你们说这皇位到底是谁的?”
马士英抢着说道:“京师朝堂在谢三宾的控制下,肯定会支持定王。如此一来,咱们就彻底完了。”
“不对,”曹溶摇头:“据我所知朝廷上下都在反对陛下的旨意,到时候皇位是谁的还真不好说。”
马士英同样摇头:“现在确实有很多人反对陛下,但如果真的像钱老说的那样陛下留有遗诏,朝中大臣恐怕会按遗诏拥立定王登基。”
“两位大人!”南京兵部左侍郎任浚打断了两人的对话,“两位先别说了,当务之急是咱们怎么办?”
马士英和曹溶都没说话,而是看向钱谦益。
钱谦益很纠结。
他有造反的想法,却没有造反的胆量。
他想把别人拉下水,却又怕自己被拉下水。
过了很久,钱谦益站起身缓缓说道:“咱们可以试探一下太子的口风,如果太子有反意,咱们就跟着造反。如果太子没有反意,咱们就继续等下去。”
“等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马士英苦笑着问。
钱谦益说道:“无论等到什么时候也得等,只要太子不反,咱们想反也不能反,否则不但会败的很惨,还会死无葬身之地!”
众人听罢无奈告辞离开。
太子是造反的关键!
在钱谦益的认知里,朱慈烺绝不敢造崇祯的反。
而朱慈烺不造反,其他人就没办法造反。
所以钱谦益只能等。
最好的结果是崇祯驾崩前没有废掉太子,朱慈烺顺利登基。
最差的结果是崇祯驾崩时留下遗诏,废掉朱慈烺储君之位,让定王朱慈炯继承皇位。
如果是最差的结果。
他们会怂恿朱慈烺造朱慈炯的反。
朱慈烺监国近十年,早已习惯了掌握权力的日子。
再加上不是造崇祯的反,没有心理压力。
朱慈烺很可能会同意造反。
钱谦益能明白的道理,崇祯当然也明白。
可是崇祯等不到那时候,所以他打出了第二张底牌。
十一月十五,南京下起了雪。
凛冽的寒风中,人们行色匆匆不敢再大街上久留。
南京皇陵附近的一间草房内,前东厂提督王之心正在火炉旁烧水喝茶。
屋外寒风刺骨,屋内热气腾腾。
一里一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之心喝完一杯茶放下茶杯,心情十分愉悦。
自从来到南京,他的日子过的很舒坦也很惬意。
和人打交道需要勾心斗角。
而与坟墓打交道只需要每日清扫,逢年过节购买祭品祭奠即可。
他对这里的日子很满意。
就在王之心打算午睡一会的时候,他在外面的风声中听到了若隐若现的脚步声。
王之心立刻警觉起来。
大雪天来这里的人绝不是什么好人。
他立刻从枕头下面拿出腰刀,躲在门后侧耳向外倾听。
门外的脚步声很快停了下来。
王之心屏住呼吸,通过门缝向外查看。
只见门外站着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人。
(古人下雪时也会穿蓑衣戴斗笠,参考柳宗元的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由于对方的斗笠压的很低,再加上雪花十分密集,导致王之心根本看不清那人的相貌。
那人站在门外既不说话,也不活动,很是诡异。
王之心瞬间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轻轻咽了一口唾沫,缓缓抽出腰刀,死死地盯着门外那人。
这时,门外的人懂了。
就在王之心以为对方会冲进草屋对自己下手时,那人却蹲下身子,用右手的食指在雪地上比比划划写了几个字。
写完字后,那人朝草屋看了一眼,又侧耳倾听了一下。
轻咳一声转身离开。
随着脚步声渐行渐远,那人的身影也消失在远方。
王之心不敢大意,提着刀打开房门向四周看了又看。
确定周围没人之后,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