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初高中没事就戴个耳机听音乐看书,我基本是这么个状态,那时候还没手机都是p3和p4,更早的时候还是磁带机跟朋友借磁带听音乐。
我初中最喜欢的歌手是许嵩,那时同学堆里基本就两个阵营,听许嵩的和听周杰伦的。虽然两个我都听,但还是更喜欢许嵩一些,以至于现在听他的歌总有一种中二期非主流的味道。
大学选了杭州这个城市,也是因为小时候我听断桥残雪这首音乐,一直都没去过西湖,想看真正的断桥残雪实景,后来我读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在杭州生活了整整十年时间,也在大冬天冒着雪去看了断桥残雪。
我已经没小时候那么喜欢许嵩了,甚至都没关注他的微博,刚刚跑去关注了一下。
初中值得回忆的就是初三考了一次年级第一被语文老师请了一学期周末补课的晚饭又给家里省了几百块钱,还有初二写作拿了市级三等奖,可惜没奖金只给了一张奖状和一个黑色商务本子。
高中大学就没参加任何文学创作比赛了,我已经慢慢变成了一名粗糙的工科女汉子。其实是高中阶段以后我看了比较多世界级作家的优秀作品后发现他们实在是太厉害了,写作这个赛道我已经被诸如马尔克斯,卡尔维诺,博尔赫斯,村上春树这些世界级作家给秒成渣渣了,我开始非常有自知之明地自觉退出文学界。
虽然现在我又杀回来了,虽然暂时还不是走在传统文学的方向上。
传统文学或是网络文学,我都看也都尝试写,反正雅俗共赏吧。
我发现自己还挺喜欢看伤痕文学那一类作品的,反正东北三杰,双雪涛,郑执,班宇,挺喜欢看的。小时候还喜欢看《花火》和《萌芽》,每周回家坐公交要坐将近一个小时,我基本上车之前都要在报刊亭买一本《花火》或《萌芽》,一路上就看书,不管那车有多颠簸。
等公交车行驶四五十分钟后终于到终点站了,我基本就看完了买来的那本文学杂志,大部分时候买的《萌芽》,临下车提早十分钟会打电话叫爸爸来接我,有时也要自己步行两公里才能到家。
可惜现在家里找不出一本《萌芽》了,因为我高中阶段以前大部分书几乎都被我爸妈当废品卖了。
现在还在书架上的文学书籍是我这几年工作后一点点积攒下来的藏书,就那几十本可能不到一百本还要被我爸嫌弃占地方,在他眼里我的宝贝书籍就跟路边的野草一样一文不值,毕竟他平日是一本书都不会看的,小时候就是班里学习成绩垫底的学渣,反正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
他开过木材加工厂做过工匠,建筑水泥工,开过抛光厂没两年就倒闭了,无一不是要靠体力手艺吃饭的活计儿。我爸年轻时候有那种混社会混得风生水起的狐朋狗友叫他去他公司坐办公室,没多久他就不干了,跟我们说坐办公室根本不适合他。
我现在闷在家里写小说,他也是不支持不认可的。如果是我妈的话,估计会鼓励我吧。
加上我没靠写小说赚到什么钱,现在他们更嫌弃我了。每天在自己房间码字可能在我爸爸和奶奶眼里都不算是什么正事,奶奶总是没事给我找点事出来让我干,还总是说我,你整天在家有那么忙吗?
忙啊——我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
虽然我现在是全职在家进行文学创作,但是时间还是不够用,除了码字的时间还要空出构思行文结构故事线和想剧情点的时间,另外也需要看点书做点输入,还要适当娱乐换换脑子。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电视剧迷,发小经常来找我玩,喊我出去玩,我很多时候都因为想看喜欢的电视剧而不想出去跟她们玩。
吃饭也要搬个凳子去隔壁有电视机的房间里边看电视边看,我妈妈就经常哄骗我说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话会不消化的,小时候天真的我还真相信了。
然后我有一段时间就很安安分分地在餐桌边吃饭,每次都吃得飞快就为了挤出更多时间去看电视。
我爷爷很喜欢看《西游记》,我妈妈喜欢看琼瑶剧,我爸爸喜欢看成龙香港武打片,然后我是兼收并蓄全都看,毕竟也经常抢不到遥控器,我一个小孩子怎么抢得过这些大人。
关键我们家这些大人们一个个都是老小孩,抢遥控器根本不让着我的。
现在也没人跟我抢遥控器了,电视剧直接电脑上就能看,我爸把我家里唯一的电视机直接搬到了自己房间,我妈妈和爷爷也去世了。
我奶奶喜欢看非诚勿扰相亲节目,每次都要跟我聊相亲节目的内容顺便明示我得赶紧找男朋友结婚了。
每次聊到这个话题,我就要被一顿数落,你看那谁谁谁孩子都要上小学了,女孩子读书读这么好没用,还不如跟谁那样读一般点的书然后早点结婚比较好呢。
我心想,奶奶你也真是太高看我了,我也就是上了个双非一本,我哪有那么优秀也就是一个普通人。
虽然我思想的先进性还是有的,不以学历论,只是现在还没有什么世俗意义上的成就。
只是按部就班地做好一切自己尽全力所能做好的事情罢了。
无论是考试还是当班长参加学生会还是参加工作做外贸写专利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