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卑职答应……答应他们此战……赏银……抚恤……免……田赋,多……多给。
我……侄子……侄子……”
宋老三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但嘴里冒出的血水,比吐出的字都多。
到了最后,竟连话都说不出了,可他仍旧不肯放弃。
“好,此战所有参战的农民弟兄,有斩获者,本帅给三倍赏银、皆免田赋三年。
战死者给三倍抚恤银,田赋一直免除到其子嗣长大成人。
你的侄子叫宋万里对吧,他将会接任我承诺给你的军职,成为游击将军。
你那些活着的部众,都将编入京营军,如果他们愿意的话。”
张世康语气柔和,一点看不出平日里的桀骜。
宋老三终于咧着嘴笑了,那笑容最终定格在炽烈的阳光下。
崇祯十二年七月初八,张世康命牛纲领一万步军防守江北,会同黄得功,亲率六万大军于池州府黄石叽渡江。
整个渡江过程一直持续到深夜,但相继赶来的南军,自张拱日兵败后,再也没敢发起进攻,连夜袭也没有。
当第二天张世康率领大军抵达池州府贵池时,贵池的八千卫所驻军已弃城而去。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张世康率军连破池州六县。
七月二十五,大军抵达宁国府,全歼一万四千卫所兵,生擒安远侯柳祚昌和隆平侯张拱日。
消息传至周边,太平府、广德府、常州府、镇江府守军或降或逃。
到了八月份,整个南直隶地区,只余应天府南京和苏州府两座坚城负隅顽抗。
八月初五,张世康命黄得功领禁军一万两千、外加京营的五千马军、五千火器营,两万两千人围困南京城。
命京营副将宁晋伯齐大柱率军一万赴江西,命曹变蛟渡江攻湖广南部,而他自己则亲率三万大军赶赴苏州府。
同时,四省总督秦良玉奏报,张献忠率军十二万攻重庆府,李自成率军六万攻汉中。
八月初八,张世康又得到京师急递,皇太极认为大明陷入内乱,领兵在关外逡巡,意欲伺机入寇。
整个大明,大江南北乱成了一锅粥。
张献忠和李自成趁机出川倒是在张世康的预料之中,实际上他早便写信提醒了秦良玉和孙传庭。
只是皇太极也趁火打劫,倒是令他有些意外。
不过大明如今的局势看似动荡不堪,但已经不是一年多前的大明。
经过一年多的秣马厉兵,张世康已经基本完成了主要军队的掌控,北有卢象升新组建的天雄军、孙传庭的秦兵,西南有秦良玉的白杆兵。
他离京之前,特地留下文邦国率两万京军防守,留守兵力虽然不多,但张世康料那皇太极也不过是想入关打打秋风。
且不言这次能否有好运气入关,就算真让这厮溜了进来,想攻下北京城也是想都别想。
当初李自成二十万大军围困北京城四十六天,最终还是内奸主动打开的城门,才进城。
没有足够的火炮,想攻破北京城,无异于异想天开。
自古以来,史上有名的坚城,大多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张世康有恃无恐,可京城的崇祯老哥却有些慌了,专程下旨通过锦衣卫八百里急递送信给张世康。
刚拿到信的张世康,还以为自己要经历岳飞的十二道金字令牌,被吓坏了的崇祯老哥紧急召回。
但看了信张世康才知道,崇祯老哥确实吓的够呛,只是信中仍旧让他自己做决定。
言明既然已将军政大权交于他,便已做好了与他一起玉石俱焚的心理准备。
张世康可没打算玉石俱焚,只能回信安慰了一番崇祯老哥,言明北方无虞。
虽然一直说着去关宁锦防线巡边,看看祖大寿、吴三桂这舅甥到底想搞什么飞机。
但他一直忙于税制改革和土地改革,如今又在江南平乱,却一直没空去关外。
不过近来朝廷一直供给着关宁锦防线的粮草,军饷也没有再短缺过。
关宁锦多辽兵,与建奴鞑子有着血海深仇,张世康又不曾打压舅甥两个,他们二人没有任何一个理由降清。
现在的大清,可不是入关后的大清,应该叫小清更合适。
八月十三,张世康率领三万大军抵达苏州城下。
望着苏州城高大厚实的城墙,张世康叹了一口气。
虽然他也算历经大小战事,但直到如今,还从未经历过攻城战。
自打从京师出征以来,一路上虽然多有波折,但也能算得上顺风顺水。
渡江之后,驻军不多的小城基本都是望风而逃,唯一算得上大战的,便是宁国府的那一战。
只是六万精锐于野外全歼一万四千的卫所兵,实在不值得称赞。
他这三万大军虽然也带有工匠,但张世康并不太想靠人命去堆城墙。
京营的兵大多都是他亲自带出来的,死在卫所兵的手里,他觉得不值。
为此,张世康便命令大军围而不攻。
一直到第二天,自周边镇江、常州、广德、宁国等府县搬运而来的火炮抵达,张世康才开始张罗进攻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