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大臣们站在朝堂上,一个个都显得有些疲惫,但他们还是坚持着参加了早朝。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大臣们已经没有本要奏时,皇帝终于开口说话了。他语气平静地说道:“鉴于目前朝廷内部正在清理户部账目和筹集赈灾粮,这两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朕想先派遣一些人前往灾区了解情况,并安抚灾民。不知哪位爱卿愿意主动请缨呢?”
皇帝话说完,顿时一片寂静,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暗暗叫苦不迭。他们深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还不清楚能够筹集到多少银子,如果现在贸然派人前往灾区,一旦后续资金不足,那岂不是自寻死路?大家都不愿意成为那个倒霉蛋,纷纷低下头去,不敢直视皇帝的目光,生怕被点名。
皇帝坐在龙椅上,扫视着下方群臣,脸上露出失望之色。他原本期待有人能够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这项重任,但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这些大臣平日里养尊处优,如今遇到困难便退缩不前,只想着明哲保身,完全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而相比之下,李艾之前主动请缨,愿意为朝廷分忧解难,这种担当精神与眼前这群大臣形成鲜明对比。皇帝越想越是气愤,忍不住在心中暗骂道:“这帮家伙简直就是一群饭桶!整天尸位素餐,不思报答朕之恩情,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简直就是一群蛀虫!”
于是,皇帝无奈地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既然没有人主动请缨,那么这件事就交给吏部与御史台共同负责吧。你们务必全力以赴,尽快筹集到足够的救灾银款。如果有任何问题或者延误,朕唯你们试问!”
吏部一看这阵仗就知道躲不过去了,皇帝接着说到:”那就吏部左侍郎负责湖广省勘查,李御史负责监督;吏部右侍郎负责汝宁府勘查,刘御史负责监督;翰林院侍读学士王成负责山东省,周御史负责监督;翰林院侍读李艾负责河南省除汝宁府其它府,唐御史负责监督。”
“陛下,英明!”群臣一看没点到自己,纷纷跪地叩拜,感谢圣恩。每个人心中都暗自庆幸,还好不是我啊,这种感觉就像死道友不死贫道一样。随着任命正式开始,皇帝的口谕也传达到了李艾这里。李艾知道,现在已经得到了皇帝的任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去找翰林院学士和马修,毕竟这两个人都是官场中的老油条,特别是翰林院学士还是自己的正婚人,两人之间还有着香火之情。而且,李艾还要去找唐御史,询问一下他对未来的打算。
当李艾找到翰林院学士的时候,这人还在户部整理账本,看见李艾到来说道:“文载,此次任务紧急,到了河南可别乱搞。”
“学士大人,我需要注意点什么?”
“按照道理,这个差事轮不到你,但是皇帝陛下既然让你过去说明陛下看重你,如果是我过去的话,我就先查清地方政府还有多少余粮,百姓生活情况如何,切记一切按照流程办事,至于地方官员表现如何,无须你现场解决,毕竟你只是前去打头阵的,他们得考评由吏部来考核就行。”翰林院学士说道
李艾理解翰林院学士的担心,他害怕李艾因为年轻气盛而冲动行事,自认为无所不能,盲目地采取行动,从而加剧矛盾冲突。所以,翰林院学士建议李艾采取中庸之道,即先不做出决断,只负责记录剩下的事件,等待后续的决策者来处理。然而,李艾明白这并非皇帝的本意。如果皇帝只想让他去调查一下情况,那么完全可以拒绝给他派遣天子亲兵。既然已经调拨了天子亲兵给李艾,那就意味着皇帝希望他在河南能够放开手脚,放手去干。尽管如此,李艾还是对翰林院学士的提醒表示感激,并向他告辞离开。
李艾又跑到御史台,找到唐御史,这唐御史是一个面容消瘦,不拘言笑之人,这唐御史是一个五品官言官,而李艾则是翰林院侍读正六品的参谋,中间差了一个大等级,李艾和唐御史打了个招呼说道:“唐御史,下官翰林院侍读李艾,字文载”
“嗯,文载不必客气,我只负责监督你的一言一行,不存在上下级关系”
李艾一看也好,公事公办,不搞人情,那李艾就说到:“唐大人,什么时候准备好,咱们尽快出发。”
“无需准备,随时可以出发”
“好,那唐大人,灾情不等人,咱们明天上午10点就出发,我去翰林院挂假。”李艾说道
“好,城门口见”
李艾又找了少保,说是天子亲兵的事情,少保说道:“你牛啊,去赈灾还要天子亲兵跟着,你在皇帝面前是真的红啊。”
“我就一个六品官侍读,到了地方没有东西谁拿我当盘菜啊。”李艾说道
“行,我找几个兄弟,让他们跟着你”少保说道
不大一会,少保领出来10个人,其中一个是小队长,少保介绍说姓马,乃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李艾一听这个差点笑出声,怎么不说自己是马超之后呢。
这马队长给李艾行了礼说道:“李大人,请吩咐”
“马队长,吩咐谈不上,咱们明天十点城门集合,出发”李艾说道。
“好的。”马队长这军人气质展露无遗。
李艾又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