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治国平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没错。”韩辰饶有深意的对朱棣说道:“燕兄,你可知古往今来,某最佩服的是哪位皇帝吗?”
“吞天下扫清六合,始皇嬴政?”
韩辰摇摇头,示意不是。
“打通西域丝绸之路,杀的匈奴丢盔卸甲的汉武帝刘彻?”
“刘彻确实打的匈奴不敢来犯,只是匈奴是退了,汉朝六代基业也全没了,某算不上有多佩服。”
朱棣倒吸了口凉气,说道:“该不会是”
在历史长河中,皇帝多达数十甚至上百位。
可能做出重大功绩的,却只有那么寥寥几个。
而此刻,朱棣把能猜的几乎都猜了一遍。
剩下的,也就是他了。
“没错,正如你所想的那位。”韩辰点点头,说道:“唐太宗,李世民。”
朱棣虎躯一震,神色逐渐凝重起来。
唐太宗李世民,确实是一位文能治国平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狠人。
文能开创贞观之治,至于武,就更不用说了。
扫除窦建德,荡平刘黑闼,甚至仅以千骑就能吓退颉利可汗百万大军。
这样的皇帝,在史书上,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了。
只是有一点,李世民的皇位是造反得来的。
后世对于这样一位皇帝,也是褒贬不一。
他朱棣虽然想得到皇位,可造反得来的皇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史书上总是有黑点的。
察觉对方不说话了,韩辰笑道:“燕兄,虽说你敬重燕王,可也不必这么代入其中嘛。”
“再说了,燕王不是还有一个造反的选项,我们没有讲吗?”
其实,这话一点问题也没有。
历史上,燕王朱棣还真就造了反。
不过,那都是五年后的事了。
现在的朱棣可不敢有这些心思。
他上有一个血脉压制的老爹,下有一个还没削藩的大侄儿。
只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朱棣以为韩辰是在让他造反,这让他有些反感。
“罢了罢了,夜已深,酒也喝得差不多了,今晚就先告辞了。”
朱棣和张玉起身,向韩辰郑重鞠了一躬,随后转身离开了膳堂。
两人刚离开膳堂没多远,四周就有十几道身披黑斗笠的身影相继冒出,并且尾随其后。
这是燕王府死士,朱棣深夜出行,他们必将其保护在十步之内。
前脚还在膳堂内谦卑恭敬的朱棣,此刻,已然抬起腰杆,目露冷光。
浑身锐利之气止不住的散发,俨然小有一副九五之尊的模样。
“世美,你觉得韩先生刚才说的那些怎么样?”
“回殿下,末将不懂那帮文臣想要什么,文治武功暂且不谈,可要让朝中那帮老将信服,末将以为,殿下须把北元旧部的残余势力一扫而尽才行。”
张玉说的极为诚恳。
在他看来,朝中那些老将,都是经历过生死大战的狠人。
现如今,除了荡平北元残余势力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功绩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了。
朱棣也极为认同道:“此事若是做成,本王定然让父皇,以及朝中那批老将刮目相看。”
“只是现已入秋,扩廓那边早已深入漠北,本王实难消灭他们所有的残余势力啊。”
说着,朱棣极为惆怅的叹了口气。
他何尝不知道,荡平北元残存势力,就能得到丰功伟绩,让朝廷那边对他刮目相看?
可扩廓是游牧民族,一进入漠北,就找不着他们人了。
他们对草原地势熟悉,只给你打游击,不正面硬碰硬。
大明的军队,以往就是这样被不断消耗,导致军粮跟不上,多次无功而返。
最气人的是,一旦到了冬季,他们就会卷土而来,抢边境百姓的粮食衣物。
他们就像蚊子一样,在你耳边嗡嗡嗡飞个不停,但你伸手却又打不着它。
张玉似乎看出了朱棣的心思,于是自告奋勇道:
“殿下,你分两万轻骑给末将,末将定当竭尽全力剿灭扩廓!”
“这”
朱棣陷入两难境地。
不是他不相信张玉的杀敌本领,而是两万轻骑深入漠北,一旦粮食供应不上,那无疑是死路一条。
到时候,他不仅要损失两万轻骑,甚至要面临丧失张玉这条左膀右臂的风险。
“殿下,末将愿赴死!”
唰!
张玉单膝跪地,极为坚定的向朱棣请战。
然而,朱棣却是难以决断道:
“此事过于重大,日后再行商量。”
“本王可以不当这个大明皇帝,但世美,本王一定不能失去你。”
“若本王没有你,等同于去其一条臂,无臂之人,要甚作为?”
张玉低下头,潸然泪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