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生产瓶颈(2 / 3)

李承乾拿过名册问道:「核对过了吗?」

「回殿下,没有出错。」

「明日就揭榜吧。」

「喏。」

「还有一事。」李承乾将东宫右率的帐册给他,道:「这是东宫右率的用度,你安排一下。」

于志宁接过帐册,看了一眼也是微微蹙眉,这恐怕今年以来最小的一笔花销了,到:「臣这就去安排。」

中书省还有很多事要忙,李承乾起声道:「皇叔可有空闲?」

李孝恭回道:「想着找承范喝酒。」

「今日早朝听程大将军要与江夏皇叔喝酒。」

「那某家不去了,与程咬金这老匹夫喝酒太煞风景。」

李承乾带着皇叔走出朱雀门,来到热闹的朱雀大街上,又道:「这两天怎麽没见英公。」

「还不是郭孝恪的事,懋功气得恨不得亲自,杀去西域。」

「唉……」

李孝恭看了看四下,凑近道:「郭孝恪那厮回来之后,多半要挨了责骂再挨鞭笞。」

两人走到长安城外,李孝恭又叫了一驾马车,「殿下去哪儿?」

李承乾道:「咸阳桥。」

也不用再唤来一个车夫,李孝恭亲自赶着马车,一路朝着咸阳桥而去。

咸阳桥依旧热闹,马车行驶在官道上,抬眼看去就能见到田地里还有劳作的关中乡民。

李承乾看着田亩收割的情况,又道:「皇叔,过咸阳桥再绕一圈。」

李孝恭意兴阑珊地挥动马鞭,知道太子殿下今日是出来查看田地粮食收获的情况,拉着缰绳故意让马儿放慢速度。

绕着县走了一圈,李承乾这才进入咸阳县。

在咸阳县兴建了三间纺织作坊,这里有三架新制的纺车正在一群妇人的操作下运作。

上官仪脚步匆匆赶来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想不起来上一次见上官仪是什麽时候了,只是看他的嘴边蓄养起了胡子,以前没这麽厚重的胡子的。

「刘县令跟着吴王殿下去了洛阳,臣代刘县令安排咸阳县事宜。」

李承乾走过这三间作坊,问道:「田地里的人手够吗?」

上官仪回道:「足够的。」

先让皇叔与上官仪说着这里田地的耕作事宜,李承乾向这里的妇人问询了几句话,都是工钱与工作相关的。

这里的工作完全是按照产量来算,生产模式上与泾阳县差不多,妇人们也可以将棉麻带回来接着纺线织布,至于工钱她们能做多少,给多少工钱。

等上官仪与皇叔谈完,李承乾查看了作坊的帐目。

关中要保证粮食的自足,眼下来看关中的田亩不适合用来种棉花,西北的河西走廊与陇右地界能否种棉花还两说。

大唐依旧是黄河与长江流域为主的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很脆弱,因此棉花的价值虽说高,但也不能将粮田改成棉花地。

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导致了生产力必定会遇到瓶颈,这个观点已在李丽质的课题论述上提及了。

而泾阳与渭南的生产模式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丽质的观点。

这也就造成了,棉花到了关中就一定会是一种奢侈的物件,甚至近两年来一直都会是这样。

而棉花制成布匹或者冬衣,这又是一项成本。

如果说郭骆驼在西域种的棉花或许不值一文,但大批量地运送到关中之后,价值就能翻几倍。

看完了帐目,李承乾打开这里的库房,入眼的是一仓库的棉麻布,这种用麻与棉交织而成的布匹,手感更细软一些。

看着帐册上的数目,李承乾吩咐道:「拿出一半的棉麻布送去朝中,夏收之后赐给朝中五品及以上的官吏,人手一批。」

去年送来的棉花都已快消耗光,接下来的半年纺织作坊就要停工。

咸阳县的纺织作坊就是一个试验地,实验人们对纺车运用以及分工体系下,计件计量的工作模式是否好用。

李承乾让上官仪将这里的帐册都带上,又道:「弘文馆回去之后,梳理这半年来咸阳县的生产秩序,以及产量与乡民生产相关的情况,之后写一个奏疏,送到中书省。」

上官仪行礼道:「臣领命。」

殿下所言的本就是弘文馆的本职工作。

李承乾又道:「弘文馆现在有多少人?」

「回殿下,五品及以上包括下官有学士一共二十六人,还有校书,行书,典书各六人,还有笔匠,纸匠各三人。」

弘文馆是门下省的官职,李承乾道:「今年科举及第的名单已揭榜,朝中又会来许多新官吏,入秋之后你入门下省,掌侍左右,弘文馆的事伱继续身兼着。」

「臣领命。」

李承乾笑道:「你是个办事勤恳的人。」

见太子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肩膀,上官仪低头躬身作揖。

李承乾走到田地边揣着手,望着远处的田野,乡民一家数口人聚在田地中,坐在麦秆堆上吃着饭食。

这种景象看着很喜人,也令人觉得愉快。

「今年科举及第有三百一十二人,有人说关中冗官太多了。」

「回殿下坊间确实有这等传闻。」

最新小说: 我不当舔狗后,镇压天地万物 有金手指我杀疯了[快穿] 重生1980:假少爷带全家种田当首富 这个明星只想赚钱 1979我的年代生活 表象背后 原配冰肌玉骨,随军后被宠上天 藏孕肚随军,凝脂美人风靡家属院 过度反应 人在高武,系统却活在玄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