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了,卖惨还不会吗?更何况做的是皇帝安排之事,又不是廷尉的本职工作。
曹睿作为皇帝,面对高柔有理有据的告状,倒是也没含胡。
「廷尉放心,凉州丶豫州丶兖州,朕会派人传口谕斥责他们三人的。」
「这三人离的远,可傅丶徐二尚书离的近,就在南宫尚书台中。」
看着微微发愣的高柔,曹睿面目和善的笑道:「朕现在就将傅丶徐二人唤来,为你做主!」
高柔大惊。
至于这麽大阵仗吗??
高柔本欲出言拒绝,却因为自己告状在先,无论如何都不好拒绝皇帝『主持公道』的建议。
只能拱手应下。
大约半个时辰,两位尚书被杜恕领着丶进到了书房之中。
徐邈此前来过陛下的书房,傅巽却是第一次来。
曹睿淡定挥一挥手:「都坐吧。」
两位侍中,还有三名大臣坐定之后,曹睿直接开口问道:「傅卿丶徐卿,廷尉方才找朕告你们二人的状。」
「考课之事如何驳回了?」
高柔此刻心中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禀报此事本是为了多些苦劳,却没有半点要与傅丶徐二人结怨的意思!
陛下将二人唤来丶又欲当着众人询问,这让高柔如何说得清楚?
傅巽也是年高老臣丶资历背景样样不缺的。
听闻皇帝此语,傅巽朝着高柔的方向扫了一眼,而后起身从容答道:「禀陛下,臣只是以为廷尉制作的考课法有不妥之处。」
「当时陛下尚在西边征战,卫仆射下令非大事不得禀报,臣也无法及时给陛下上表。如今臣在御前,请陛下允臣禀报此事。」
曹睿点头:「道理越辨越明。傅卿认为考课法有何不妥之处,尽管说来!」
「谢陛下。」傅巽微微拱手丶而后挺直腰板正色言道:「臣以为所谓考课,不过是为天下官吏增加事务,让当下的吏治变得更繁琐罢了。」
「可大魏当下紧要之事并非吏治,而吏治的紧要之事也并非考课!大魏已有上计制度,又何须再制定考课呢?」
曹睿当然听懂了傅巽所言,反问道:「傅卿的意思是说,大魏当下的重点不在吏治。搞清楚大政方针才是对的,再处处抓官吏细节并无用处?」
傅巽拱手答道:「陛下圣明烛照,臣正是此意。」
「当下已有上计制度,朝廷官员由御史台监督丶各州刺史监督各郡。每逢秋季郡县上计,冬季各郡派遣上计吏至洛阳禀报情况。」
「郡县上计丶督邮巡计丶尚书台受计丶御史核计。」傅巽语气恳切的说道:「臣实在不能明白,为何还要再设立层层考课丶为天下官员增加重担呢?」
「倘若如此,人人都以考课为目的丶又有谁会愿意做考课之外的事情呢?」
曹睿听后沉默了几瞬,缓缓说道:「朕不是说上计制度不好,大略也是行得通的,就是细节之处有失完备。」
说罢,曹睿又看向徐邈:「徐卿有什麽说法?」
徐邈拱手答道:「臣主刑部,刑部之事只能以官员称职与否来断。天下刑狱之事越少越好,官员又何来争取政绩呢?」
「还望陛下明鉴。」
曹睿语气平和的说道:「上计制度并非完备,考课之法也不是一无是处。」
「既然刚推行到了尚书台丶就碰到了这麽多问题,各州郡丶各军之中的问题只会更多。」
「卢侍中。」曹睿侧脸看向卢毓。
卢毓站起:「臣在。」
曹睿道:「稍后让中书下诏丶令洛阳各两千石官员议论此事。十五日之内,不论对此事褒扬或者贬损,都要就此事上书。」
「朕要好生看看,朕的官员们都是怎麽想的。」
卢毓拱手应下。
傅丶徐二人说完之后,高柔将昨日在司空府内丶与司马懿议论好的建议全盘提出。
曹睿没有赞同丶也没有否定,而是从容表示等朝廷官员的上表收齐之后,再行决策。
颇为有趣的是,上计制度几乎未将尚书台和洛阳其他官员包含在内。
而高柔的考课制度有。
方才傅巽丶徐邈二人也极为默契的没提此事……
当皇帝难,难就难在对大事小情丶对人心细节的把控之上。若是曹睿不知两者差别,傅巽的言辞岂不更有说服力了?
三人走后,曹睿坐在书房之中丶翻起了高柔亲手誊抄丶写有考课之法的小册子。
皱起眉头之时,心中也添了一丝烦闷之意。
曹睿发现,自己似乎将考课这件事情想简单了。
在这个通信不畅丶官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年代,搞一个顺畅运行的考课制度本就是难事。
更何况,大魏目前的形势也不允许大规模考课。
高柔的考课标准,基本都是在汉时的上计制度上不断增项,将考核再度细化的结果。
可汉时与现在的情况能一样吗?
如今天下尚有吴蜀割据,四方州郡都以军事为重,百业萧条亟待恢复。
哪里是汉时的承平景象呢?
汉时可以四方州郡采用同一标准,可现在能行吗?正如司马孚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