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奇人生启幕
少年时期的张孝祥生活在南宋与金朝对峙的动荡年代,随父迁居明州鄞县和芜湖。他自幼资质过人,才华卓绝且性格英迈,十六岁通过乡试,为其仕途迈出重要一步。
张孝祥出生于风雨飘摇的南宋,家族在南迁的浪潮中艰难前行。在明州鄞县生活的日子里,尽管家境贫寒,但他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宣城张氏信谱传》中记载他 “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这种天赋让他在少年时期就脱颖而出。
随着父亲张祁举家迁至芜湖,这里成为了张孝祥成长的重要地方。芜湖位于长江之南,相对较少受到金人的威胁。在这里,张孝祥继续着他的学业和人生探索。他的才华和性格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时人对他的评价如 “天上张公子,少年观国光”“谈笑翰墨,如风无踪”“当其得意,诗酒淋漓,醉墨纵横,思飘月外”,可见其自少年时代起,便具潇洒倜傥的气质和英伟不羁的性格。
十六岁通过乡试,这是他迈向仕途的第一步,也为他的未来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张孝祥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性格,开启了一段传奇的人生之旅。
二、状元之路璀璨
绍兴二十四年,南宋的科举考场风云变幻。张孝祥凭借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信念,在廷试中绽放光芒。当时的考场,各方势力暗流涌动,秦桧为了让孙子秦埙夺得状元之位,早已暗中布局。然而,宋高宗亲自阅卷时,被张孝祥那 “议论雅正,词翰爽美” 的策论所打动,毅然将他擢为第一,力压秦桧之孙秦埙。
中状元后的张孝祥,没有选择趋炎附势,而是坚定地站在了主战派一面。他深知岳飞的冤屈,不顾秦桧一党的权势,勇敢地为岳飞鸣冤。他在奏折中写道:“岳飞忠勇天下共闻,一朝被谤,不旬日而亡,则敌国庆幸而将士解体,非国家之福。” 此举如巨石投湖,激起千层浪。同时,他果断拒绝了秦桧党羽曹泳的提亲,展现出刚正不阿的气节。
这一系列的举动,无疑得罪了秦桧一党。心狠手辣的秦桧岂能善罢甘休,很快便指使党羽诬告张孝祥之父张祁 “杀嫂谋反”。一时间,张孝祥陷入困境,父子二人被投入大狱。但幸运的是,秦桧不久后去世,张家父子得以解脱。
这场科举风波,不仅改变了张孝祥的一生,也让他卷入了复杂的政治斗争。然而,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三、宦海沉浮波折
(一)起落间的坚持
张孝祥的官场生涯可谓起起落落,充满波折。在临安为官的五年间,他接连升迁,直至升任中书舍人,为皇帝执笔代言,平步青云之态却引来了他人的嫉妒。汪彻的一纸弹劾,让他丢官外任。罢官后的张孝祥回到芜湖闲赋两年半,在此期间,他虽无官职,却始终心系国家安危,密切关注战局变化。金主完颜亮南下之时,他积极提出抗金计策,致书李显忠、王权等军事将领,阐述自己的战略构想。
当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兵,迫使完颜亮移师扬州渡江并最终被部下叛将所杀,南宋朝廷获得相对稳定后,张孝祥欣喜万分,当即作《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词中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充分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采石之战后,他赴建康谒见主战重臣张浚,席上赋《六州歌头》,慷慨激愤,张浚为之罢席,其爱国之心可见一斑。
此后,张孝祥的仕途依旧坎坷。复官后又遭罢黜,几经起落,但他始终坚定主战主张。在无情的政治斗争中,他更加坚信只要不懈奋斗,就能成功收复中原,而一味求和苟安是不可取的。
(二)为官政绩卓着
张孝祥在各地为官期间,政绩卓着,充分展现了他的治才与爱民之心。在抚州时,他身先士卒,一人单马与乱兵对峙,干净利落地平定了兵乱。离开抚州之时,父老夹道相送,足见他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威望。
在平江,他惩治大姓奸商,收缴其米仓。第二年饥荒时,用收缴的粮食接济灾民。浙东大水,他两次上疏请求不催两浙积欠,经过努力,朝廷从其所请,使得万千灾民得以生存。
在建康,他专心治理水患,为民请命,招抚流民,处理得当。他的努力使得当地百姓免受水患之苦,生活逐渐安定下来。
无论是在抚州、平江还是建康,张孝祥都怀着 “恻袒爱民之诚心”,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切实为百姓谋福祉,因此每到一处都能创出佳绩,受到人们的敬重和怀念。
四、文学成就斐然
(一)豪放词作传世
张孝祥以豪放词风着称于世,其词作多表达爱国情怀,充满着豪迈壮阔之气。他的词 “豪壮典丽”,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闻名遐迩。在《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生动地展现了对沦陷的中原大地的怀念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整体以浓衬淡,以壮丽衬悲凉,描绘出一幅要塞郊野辽阔无垠的画面。响亮的鞭声与耀眼的红旗,给人强烈的听觉与视觉冲击,而词人北望中原,借酒消愁却愁更愁,不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