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刘歆(1 / 1)

刘歆出生于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族,自小就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其天祖父刘交师从荀子门人浮丘伯学《诗》,尊崇儒学;曾祖父刘辟强也喜好读《诗》,即便在汉武帝 “独尊儒术” 后,经学成为士人仕进重要工具的时代,他仍常与书为伴,不愿出仕,直至八十岁才被拜为宗正。刘歆的父亲刘向在经学方面造诣深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刘歆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汉成帝召见刘歆,任命其为黄门郎后,刘歆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在宦者署候命期间,他与王莽相识,两人同为黄门郎,共同的志向和兴趣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河平三年,刘歆与父亲刘向一起受诏主持校勘皇家藏书,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注释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等,接触到了当时较为罕见的各种典籍。这些典籍为刘歆日后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如饥似渴地钻研这些皇室典藏,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这段经历不仅让刘歆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他后来的学术研究和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笔。

二、学术成就与贡献

(一)整理古籍

刘歆与其父刘向领导的这次图书整理编目工作,意义重大。他们首先兼备众本,广搜异本,确保了整理的全面性。接着选定篇目,去除重复内容,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混乱。再后纠理错简,校雠文字,保证了书籍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最后勘定书名,誊清新本,为古籍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共整理出图书 卷,收藏于天禄阁、石渠阁,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图书馆。他们编制目录的工作也十分出色,每一本书校勘誊清后,集其篇目,叙其旨意,写成叙录,后又将各书叙录集合,按部类抄成《别录》。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工,编成《七略》。《七略》分为七卷,包括《辑略》及六个大类,38 种,603 家, 卷。它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每种每类都加小序,说明学术源流和类别含义,成为中国目录书的典范,对后世目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开创古文经学派

刘歆在经学史上有着重大突破。他打破了今文经学对儒学的垄断,开辟了以文字和历史解经的新方法。他重新排列六艺次序,认为 “六艺之文,……《易》为之原”,把《易》经提到首要地位,将《周易》置于 “五经” 首位。刘歆对《左传》特别喜爱,认为其价值在《公羊》《谷梁》之上。他的努力推动了古文经学的发展,引发了今古文经之争,这场争论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

(三)天文历法与数学成就

在天文历法方面,刘歆在《三统历》中首次提出岁星超辰的概念,并且给出了接近正确的交食周期。在《三统历谱》中,他厘定了度量衡单位系列和进位关系,为中国古代度量衡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数学领域,刘歆所造的圆柱形标准量器,根据量器铭文计算,所用圆周率是 3.1547,被后世称为 “刘歆率”。他的这些成就展示了其在多学科领域的卓越才能和创新精神。

三、政治生涯起伏

(一)与王莽的关系

刘歆与王莽在早年同为黄门郎时,便因共同的志向和兴趣结下深厚友谊。此后,王莽掌权,对刘歆大力举荐。刘歆在王莽的扶持下,在政治上不断晋升,成为新朝的重要人物。然而,命运的转折却悄然降临。刘歆为王莽新朝制定了 “五均赊贷”“六筦之令” 等经济政策,但这些政令的推行多以失败告终。据记载,王莽新朝对六种经济事业进行管制,即盐、铁、酒专卖,政府铸钱,名山大泽产品收税和五均赊贷。例如,在 “五均” 政策中,规定以每年二、五、八、十一月的物价为基准,按照商品质量制定上、中、下三等标准价格。但在实际操作中,标准价格的制定留下了很大的官商勾结空间,根本没有达到平抑物价促进民生的初衷。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歆的子女先后因符命占卜之事受到牵累,被王莽所诛。这一事件让刘歆心怀怨恨,对王莽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刘歆开始谋划政变以诛杀王莽。然而,不幸的是,计划泄露,刘歆走投无路,只能选择自尽。

(二)在政治中的作为

刘歆在政治生涯中,曾多次展现出其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立场。当光勋彭宣、詹事满昌、博士左咸等五十三人提议应毁汉武帝之庙时,刘歆援引经文大义予以驳斥,得到汉哀帝的认同。这一举措显示了刘歆对历史传统和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而后,刘歆请旨设置学馆,宣扬古文经书,试图推动学术的发展和传承。但这一行动遭到了今文经学派的强烈抵制,致使刘歆无法在朝中立足,只能外放补吏,先后任河内、五原、涿郡太守。尽管遭遇挫折,刘歆却没有放弃对古文经学的追求和推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新小说: 表姑娘她人美心黑 百倍返利:开局投资绝美校花 宋武屠龙 御兽,我能听到宠兽心声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天地不仁,我以恶为食 我的忍术不对劲 怪物横行,但我正规军 娇软雌星际搞种植,大佬追捧疯抢 娇养夫郎,兽世恶毒女配躺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