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啊!
赵昕觉得,也只有被贬去了岭南,都能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苏轼,能够在草原上,也过得好了。
甚至说不定还能给草原地区再拉上一点旅游的流量。
赵昕最后又问了句,“你对做好吃的,有什么看法?”
苏轼不明白什么意思。
赵昕便让对方回去,收拾收拾行李,跟亲友好好地道别。
随时准备北上,越快越好。
随后……
赵昕又不得不召见了报纸这边的负责人。
让其以后印的报纸,要多印一些,方便可以拿来给辽国地区使用。
另外……
大宋的其他地方,也不能没有。
很快……
苏轼便收拾好了行囊。
而赵昕这边,也是首先联系自己的商团,把求购羊毛等信息,都刊登到报纸上。
再由苏轼把报纸一起带去辽国的上京临潢府。
又由三司,给了苏轼一点启动资金,到时候,方便苏轼在当地直接招人帮忙打点上下。
总之……
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获得外界信息的环境,并且,把当地百姓看报纸的阅读习惯,都逐步地培养起来。
当然!
当地百姓连汉话都说不利索,更别提读报,可这种事,也不打紧。
毕竟现在不懂,不代表以后都不懂。
而且,他不懂,你可以招人去给他们读,把报纸上的内容都直接告诉对方。
你要是跟牧民说,什么地方有人收羊毛,价钱还算是公道,那他有钱难道不会赚?
只要你有利益给他,他自然就会赶着羊来找你了。
赵昕也拟在辽国上京建一个羊毛加工厂。
到时候也可以直接在当地招人处理羊毛。
剩下的,就只有售卖出货了。
由于赵昕早早就建好了商团,由自己的岳父来牵头打理。
因此这散货的事,对他来说,也并非是很伤脑筋。
而随着这样的交易变多,这发行纸钞的事,也是不得不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商人担心的是赵昕胡乱了发行纸钞。
而赵昕担心的,则是说不定有人会造假币。
不过你不得不承认,相比起铜钱、甚至是铁钱,这纸钞对他们来说,在使用上,绝对可以说是更方便。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要不要在某个州府先推行。
不过现如今,感觉只在某个州府推行,都有点不是很够用了。
最好是能在全国推行。
商团当中,有人觉得这样太激进了,所以支持跟反对的比例大概是一半对一半。
赵昕也只能是再等等。
而且……
他还得对防伪的技术,再稍稍地提升一下才行。
像什么变色油墨。
最好是能通过化学的方式,稳定地创作出一种别人很难仿造的油墨,这样一来,就更加不用担心其他人会伪造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