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富察琅嬅高坐龙椅,她如今已经是大清事实上的皇帝,所有国务尽归她手,无人再敢忤逆。
朝堂上男女分开站着,富察琅嬅不喜欢满人剃头和官服,所以下令责改。如今大家穿的乃是唐制圆领袍,按照官品分颜色。
男子头戴幞头,着窄袖圆领袍,腰束革带。女子绾着利落的双环望仙髻,同样着窄袖圆领袍,腰束革带。
比起大清原先的朝服,圆领袍确实舒服又方便。公务繁忙的大臣对此没有异议,尤其是外出的时候,身着圆领袍更方便做事。
富察琅嬅不拘着大家装扮,大清如今百花齐放,历朝历代的样式又流行起来。比起不方便的旗装和花盆底,她们更喜欢从前的款式,连男子也不例外。
站出来汇报事情的人乃是阿箬所出之璟娥公主,她如今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礼部尚书。
因为大清如今占据的地盘太多,所以重新启用了三省六部制,加之二十四司,以及五监九寺。听着繁复,但对如今的大清来说也才是勉强够用。
大清对外征战的军队一直没停下脚步,京师需要不断派人去管理打下来的地盘,还要教化洋人归顺,忙得不可开交。
最近正值各地缴纳赋税,礼部忙着记录,璟娥此时就是为了请示仓库爆满,需要再开新仓库的事情。
大清的赋税极低,农户只需上交所得的半成。商户则要高一些,需要上交所得的三成。
哪怕赋税极低,自前两年开始,大清的国库就一再扩充,只进不出,礼部的人对此颇为头痛,若是金银还好,粮食可经不住放。
为此,礼部和工部联合上奏,希望富察琅嬅扩建紫禁城,消耗掉一些粮食和钱财。
富察琅嬅允了,耗费两年就将新的紫禁城建好,毕竟粮食管够还有工钱拿,再加上皇室极得民心,被招募来的工匠都拿出十二分的精力。
就这样,国库也才消耗不到两成,今年的赋税才收,地方又不够用了。
“允,再扩两座仓库,将前年的陈粮挪出来充作军用,”富察琅嬅点头,留着坏掉还不如消耗掉。
除了赋税,今日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新统计上来的人口,已经逼近八亿,是个了不得的增幅。
为了避免愚民误国,富察琅嬅执行了孩童免费读书的政策,免了学费还包吃食,并且命人到每个村里确保没有孩童没去学堂。
大人也有专门的夫子去讲课,不求学成,只为了让大人也识字。
除了这些,大清各地都有育婴院,专门抚养没有父母和被遗弃的孩子。
一旦父母遗弃孩子被抓到就按照遗弃罪投入大牢蹲上几年,刑罚重加上如今百姓吃得饱又有余粮,很少会有人故意遗弃孩子。
因征战沙场而受伤或者残疾的将士也会得到妥当的安置,不会让他们寒心。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弃者皆由国家供养。
女子在朝堂上身居高位,自然没人会轻视女子,逼女子裹脚。
看完奏折,富察琅嬅绽开一个满意的笑容,做一个没有名字的贤后哪里比得上把大清繁荣昌盛的权后乃至第二个武后。日后青史留名,那才叫真正的畅快。
“善,年节将至,众卿年俸添三倍,额外再赏黄金二十两。”
富察琅嬅满意了就大方,要让牛跑的快就得把口粮备足,这么简单的道理她当然知道,这点钱对于国库来说不过是洒洒水,她丝毫不心疼。
黄金二十两不包括在年俸里面,哪怕是不缺钱的大臣都很高兴,纷纷跪呼富察琅嬅圣明。
下了朝,富察琅嬅也没时间歇息,她还要把重臣传唤到坤宁宫商议事情。
直到处理完所有事情,富察琅嬅才松快的让人备膳,还有心情和大臣闲聊。
“永琏那臭小子乐不思蜀,跟着二哥和傅恒四处跑,也不知何时才能收心回来,哀家还等着抱孙子。”
“多亏有太后娘娘坐镇京师,皇上才会放心在外征战,这是我大清的福分,”马齐老当益壮,现在还活跃在朝堂上。
在所有人都以为富察琅嬅和永琏要因为权力母子相残的时候,永琏已经默不作声跟着大清军队跑了,只留下太后监国的旨意。
皇帝自己都没意见,其它人更是不敢有意见了,所以富察琅嬅这几年在朝堂上独揽大权。
“哀家看这位后生有些眼生,不知是哪家的,”富察琅嬅放下茶杯,有些好奇的看向跟在马齐身后的俊俏男子。
“微臣正要给太后娘娘举荐,他虽年轻,但过目不忘,很有大才,”马齐示意那男子上前。
“噢,大清正是缺人的时候,若你真如伯父所说的这般好,哀家必不叫你空耗时光,你叫什么名字。”
富察琅嬅来了兴趣,人才好啊,大清现在的人才都不够用了。
“小子姓纪,单名昀,字晓岚,”那人面上从容,面对富察琅嬅也没有害怕的情绪。
富察琅嬅挑眉,这倒是位熟人。紧着朝政问了几句,发现他都能给出自己的见解,虽然稚嫩但确实有用。
“大善,后生很是不错,你今年几岁了,”富察琅嬅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