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四十五岁时,经兵部尚书王琼的特荐,应朝廷之命,以左佥都御史之职,兼任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处。
明朝中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四省交界区,山林茂密、地势险要、匪患猖獗。
王阳明受命,即刻前往。
“吹角峰头晓散军,横空万骑下氤氲。
前旌已带洗兵雨,飞鸟犹惊卷阵云。”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边剿边施德政。
“人须在本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感觉经历了廷杖、跳水、龙场悟道后的王阳明随身都散发着很安定的气息,感觉这个人很沉稳,有种什么事交给他都能做好的气质。>
<要破除心中贼,要先寻求心灵的净化。心上修,事上练,致良知。 >
<因为山中贼,有形易觉;心中贼,无形难觉。>
<前面还在说弘治时期天下小康,百姓富庶哈哈哈,这才几年总不可能只有这几年才匪患四起吧。>
<明朝真多灾多难,倭寇、蒙古、匪患、土司等等,后期再算上天灾,真的绝了。天亡大明啊!>
<什么天不天的,就是高层全腐败了,只能自下而上来次彻底的大清洗!如果李自成闯军成功了,你们会把他吹得比朱元璋还厉害。>
<完全没有这个可能OK?闯军里有什么纲领?有多少知识分子?注定失败罢了,拿他和朱元璋比还是算了吧。[捂脸]>
<都没人关注这几句诗吗?我感觉写的很有代入感诶。>
[明洪武帝朱元璋:哼。]
[宋熙宁四年程颢:[思考] ]
[宋仁宗赵祯:因为地形原因,这些地方匪患确实重。剿不干净,剿了又有!这便是破心中贼难吧。]
[唐开元二十五年杜甫:从诗中能感受到要剿灭次四地交界处的匪患,实在不易。]
……
宋神宗赵顼这几日正被南方的匪患搞得焦头烂额,看见光幕说后几百年明朝中期也如此,有了对比,莫名好受了一点。
“剿和抚两样并行。”
……
“怎么敢的啊?拿李自成那泥腿子和父皇比!有可比性吗?!”
“反贼!”
“连满清兵都打不过!”
他们口里说着李自成万般不好,但最不认可他的还是他没能守住北京。
朱元璋之前就说过,他不介意李自成成为第二个他,可惜他没那个本事。
……
朱厚照算了下时间,就是后几年。
“兵部尚书王琼?”哦,在历史上王阳明他爹王华也受了牵连,应该是让他归乡了吧。
“他现在还是户部左侍郎。”朱厚照对王琼还有其他的安排,最近朝廷吏部左侍郎也有空缺,打算让王琼填进去在南京、淮扬等地赈灾。
王华自儿子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做驿丞后,对任何事看的比之前要宽了。
平安就好。
“看了光幕视频,既想让他早点回来团聚,又想让他再在外面历练,磨砺。”
……
【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四十八岁,距离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已过去三年。
三年治匪生涯,为王阳明迅速积累起了用兵经验。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宁王朱宸濠的封地在南昌府,因多年前道士说:“殿下有贵为天子之骨相。”其觊觎帝位的野心迅速膨胀。
宁王之妻娄氏乃大儒娄谅的女儿,知道了宁王的野心,苦谏不成。但宁王谋逆之心,朝臣多少有了察觉。
兵部尚书王琼把王阳明作为江西乱局的调度人选,保留了他手中的调兵旗牌。
宁王起兵,巡抚、都御史孙燧等人被杀害,并下令抓捕正在处理公务途中的王阳明。
王阳明此时距离南昌府仅60km。本是奉旨去福建处理公务,在没有收到朝廷明令的前提下,贸然带兵去平叛,有灭九族之罪的风险。但王阳明还是选择承担风险,没有静观其变明哲保身。
“设法阻止宁王过快离开江西之境,北上进攻南京和北京。”】
<提到宁王就不得不提到唐伯虎了>
<唐伯虎点秋香[狗头] >
<反正宁王之心,路人皆知[捂脸]之前还找刘瑾让他给朱厚照说,恢复三卫。在南昌府地界,宁王也是想方设法的招兵。>
<所以唐伯虎还敢接受宁王给的幕僚职位是真的找死。可能他也没想到宁王真的敢造反吧...还是装疯被宁王放走了。>
<唐寅是真惨[叹气]>
<宁王以为自己是朱棣吗?首先,在江西。这就不是很好起兵的地方,朝廷也早知晓他有反意,这时候天下也不是很乱...想造反?还是算了吧。>
<连自己的妻子都不支持哈哈,宁王到底是怎么想不开要谋反啊?我记得娄谅好像还专门划清了界限。>
<突然发现兵部尚书王琼眼光好好啊,很有先见之明诶!>
[明正德帝朱厚照:呵。宁王还真是好大的狗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