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争执的来龙去脉,“不是小修欺负他,是他几个人太过份……”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包宏的讲述,不免让自己站到有理的一边,不过,大体情况和贺闲讲述的一致,双方均未撒谎。
古铮听罢,点了点头。
“本修说一句公道话,此事起因确实是贺闲三人的不对
,但后来,你仨得势不饶人,就是你仨的不对了。”古铮并非是收了贺闲五块元石而偏向贺闲,是他认为此事闹到今天的地步,双方都有责任,该各打五十大板。
古铮接着说,一本正经地说教,“你我都是修者,修戒定慧,祛贪嗔痴,修出广大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们说,你们六个人为这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传出去是否会让人笑话?传到世俗,传到哪些俗人耳中,飞天修士竟是如此小肚鸡肠、锱铢必较?”
没人愿意听训斥,贺闲、包宏两方人都不愿意。
但训斥他们的人是真传弟子,很不好惹,他们只能心悦诚服地听着。
“对对,真传师兄教训得极是,仔细想想,确实是小修三人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包宏赔笑,惭愧的样子,他倒不是装出来,是真的有惭愧之心,如此邻里争斗,完全是凡夫所为,哪有修行人该有的风度。
刚才他三人已经商量好了,退步,息事宁人,他向古铮拱手,再向贺闲三人拱手,惭愧笑道:“真传师兄,贺师兄白师兄广师兄,此事是小修的不对,小修保证,以后不会再冒犯报复,这有三十块元石,是小修三人冒贺师兄白师兄广师兄的赔偿,请三位师兄不计前嫌。”
“小修之错,请三位师兄不计前嫌。”
“以后绝不会再冒犯三位师兄。”
另二人也是拱手道,态度看着很诚恳。
被他们打了几次,被欺压得不轻,贺闲三人心中有怨气,但他们也知道争执是因他们而起,现在对方又是致歉又是赔偿,他们也感到惭愧,自己吃些亏,原谅对方吧,继续闹下去,对谁都无益。
贺闲三人相视一眼,贺闲欠身拱手,“您是师兄,我是师弟,这件事咱们都有错,那就别相互怪罪憎恨了,不如在真传弟子师兄的说和下,化干戈
为玉帛,从此以后和睦相处,而这三十块元石,师弟我万万不能收,被三位师兄教训几顿,师弟我学到了本事,不打不相识。”
包宏取出一小袋元石双手递去,“最近是小修得意忘形,多有冒犯,这元石,三位师兄还请收下……”
“不能收,不能收……”贺闲推让。
这么的,双方矛盾解决了。
“别相互推辞了,既然握手言和,赔偿就免了,都是武道修者,打斗受些伤算什么,以后若能像今天这样谦让相处,这点元石哪里过不去。”在他的协调下,双方和解了,古铮很高兴,“你们听说六尺巷的故事吗?”
“没有。”
贺闲三人,包宏三人,还有小笔,一致摇头。
“本修心情好,给你们讲一讲,这不是故事,是真人真事。”古铮犯了编故事的毛病,好在他了解此故事,不用胡编乱造,“以前有两户人家,一户姓张,儿子在朝廷当大官,权势显赫,张家的邻居姓吴,张吴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走路。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条道,张家人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了衙门。”
“官老爷考虑双方都是官位显赫的名门望族,不敢轻易断案,一拖再拖。”
“在此期间,张家人给在朝廷当大官的儿子写了一封信,要求儿子出面,摆平此事。张家儿子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阅罢,明白其中的意思,主动让出了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地,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后人称之为六尺巷,乃是流传几百年的美谈。”
古铮侃侃而谈,几人听得连连点头,小笔把这一则简短的故事也写在采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