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圣旨下达。 命带兵出镇南中,以安抚百姓为主。 官位依旧是平南将军,不过带兵在外的平南将军可远比在洛阳缩着的平南将军有含金量。 杜文君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露出喜色,说道:“夫君,这可是一件好差事啊。” “哦,怎么说?” “南中并未反叛,只是霍成求援,此去不管能不能打起来只等夫君你回来都会是大功一件。” 李羲抚了抚下巴:“文君真是吾的好妻子,一言道出了吾都尚未想到的好处。” 确实,李羲还没来得及往这方面想,仔细一想还真如杜文君说的一样。 之前李羲只知杜文君贤惠,今日方才知,文君还颇具政治眼光啊。 李羲高兴的抱着杜文君就是一顿亲。 惹的杜文君一阵脸红:“夫君你干嘛呢,这还是白天呢。” “哈哈,吾高兴,贤妻如此,吾心甚喜。” “夫君不嫌弃妾人老珠黄就足够了。” 李羲哈哈一笑,抱的更紧了些。 三天后,司马炎调度粮食,先一步运出,五天后司马炎调京师附近军队驻扎在城外,共有五千人。 一半骑兵,一半步兵。 不过现在他们的指挥权还不在李羲手上,毕竟是在京师周边,司马炎也不可能百分百相信李羲。 皇帝又不是傻子。 当天,杜预登门拜访,还带了不少东西。 坐下后,杜预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陛下让姑丈带兵去南中?” “是。” “嗯,那此事很好。” “哦,何以见得?” “哈哈,南中至今并未叛乱,其实就算叛乱,以在南中的驻军也能挡住,这霍成是降将,太怕担责。” 停顿一下,杜预喝口茶,继续说:“故而向朝廷请求支援,况且就算真有叛乱,以姑丈的能力也能平叛,此去可以说是白捡功劳。” 这话李羲听着很耳熟,之前杜文君说的就跟杜预说的差不多。 这姑侄俩还真是想一起去了。 …… 李羲苦笑着说道:“说的是,还是你考虑的事透彻,吾都没想到这一茬。” “这种事都需要慢慢来,对了,姑母呢?” “她呀,在陪宓儿玩。” “侄儿去看看吧。” “行呀,跟吾来。” 看到杜预,杜文君放下宓儿,起身询问:“身体可好些了?” “好多了,让姑母担心了。” “快坐吧,宓儿,叫人。” “兄长好。” 被一个小孩子叫兄长饶是杜预也有点尴尬,要知道,杜预最小的儿子也都快和李羲一样大了。 闲聊一会,杜预就回去了。 送走杜预,李羲把刚刚杜预的话说给了杜文君听。 杜文君笑了笑:“妾和元凯倒是想到一起去了。” “你俩不愧是姑侄。” “夫君,注意安全。” “吾知道。” 俩人忘了宓儿还在,小宓儿在听到杜文君说注意安全时,就弱弱的问道:“父亲又要离家了。” “是啊。”李羲点点头,伸手抱起小家伙:“父亲不在家时,你可要好好听母亲的话,知道不?” “嗯,好。” 宓儿虽然小,但也知道李羲不能一直陪在自己身边,只能不怎么高兴的点点头,然后就紧紧抱住李羲脖子。 晚上,李羲把这件事告诉了其他几女,她们也都理解李羲,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中肯定是不舍的。 李羲也不亏待谁,正好还有时间,一人一晚上。 很快,约定的时间到了。 李羲天还没亮就去了皇宫,司马炎也早早的就等着李羲了。 司马炎说:“此去南中,抚民的同时,帮朕试试霍成。” 闻言,李羲会意。 … 霍弋、霍成父子,本就是降将,虽然霍弋父子没有反意,但司马炎还是有戒备之心的。 就像吴国的交州刺史陶璜,他投降了,虽然还担任着交州刺史一职,但司马炎还派了杜预一个儿子领兵驻扎于交州。 但这队人马,不归陶璜管,其目的已经很明显了。 在南中司马炎并没有这么做,因为李羲还没顾得上,南中方面的布置还都是多年前司马昭的布置。 也是时候更新换代了。 … “臣明白了。” “这也是朕要你去的原因之一,伱懂吧?” “臣明白,陛下勿虑。” “嗯,替朕整治一下南中诸将,有什么事和朕说,朕会给予你帮助。” 之后,司马炎又嘱咐李羲一些事情,无非就是要李羲监督一下南中各地官员。 而后才把圣旨交给李羲,让李羲带兵离开京师。 李羲离开皇宫,就直奔城外的驻军军营。 在军营中,李羲碰到了一個有过一面之缘的人。 杜预的小儿子。 杜尹。 李羲也是去杜预家时见到他一面。 至于他担任什么官,李羲还真不太清楚。 不过两人也多说什么,毕竟是在军中,不是认亲、唠家常的地方。 李羲有圣旨在手,很顺利的就接管了这一支队伍,半个时辰后,集结完毕,大军出发。 人不多,但李羲有调度南中驻军的权利,司马炎圣旨上写的很明确,南中一切事务都需听李羲的。 南中还在成都南面很远,大军赶过去最快也得将近俩月。 南下路线是司马炎规划的,一路上都有补给点,李羲只用按照规划行进即可。 与此同时,南中。 南中都督霍成还在焦急的等司马炎的回信。 正如杜预说的,他是真害怕南中出现叛乱。 这个责任他担不起。 所以才会着急的,只要朝廷答应支援,那他要担的责任就少了不少。 只是已经好几天了,依旧没收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