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殿下,此乃陛下派来迎接凯旋大军的官员,御史周宣。”
姚广孝引着周宣来到燕王朱棣驾前。
作为镇守北平的藩王,此番蓝玉出塞征讨蒙元,朱棣出力不少,大军得胜还朝,跟随蓝玉入京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站在上帝视角的周宣却很清楚,朱棣之所以来金陵,主要原因在于太子朱标。
朱标的身体自年前就开始恶化,诸位藩王都已得知,有人为之担忧,也有人蠢蠢欲动。
周宣不知道此刻的燕王是否觊觎皇位,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太子健在,姚广孝也有辅助朱棣登上帝位的想法。
姚广孝本身没有当皇帝的欲望,却希望名留青史,故而从龙之功对他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历史上允炆继位,实行削藩政策后不久,他便劝说朱棣起兵,显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
姚广孝之所以选择朱棣,是因为太子身边已经有了班底,无论他如何绝顶聪明,即便投效,地位也远不及宋濂,胡庭瑞,范显祖,文原吉等人。
当时第一聪明人,岂肯郁郁居于人下?
在一众皇子中,他最为看好朱棣,虽说朱棣是庶出,且有一半朝鲜血统,不得朱元璋的宠信,但朱棣的谋略胸襟,文治武功是最像老朱的,也是最有可能在天下有变时得到皇位的那个。
朱棣身材魁梧,常年领军与边塞,有大将风度,只是继承了朝鲜人特有的单眼皮。
他正用这双单眼皮打量着周宣。
大军凯旋,举国欢腾,理应礼部大张旗鼓的举行迎接仪式,而父皇却派来一个七品小官,而且还是御史,朱棣已看出其中蹊跷。
姚广孝眼高于顶,视天下英豪如草芥,却特意引荐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周宣,其中深意朱棣瞬间领悟。
朱棣翻身下马,抢在周宣行礼之前,上前躬身拱手:“周大人,有礼了。”
“当不起燕王殿下大礼,下官参见燕王千岁。”
周宣赶忙回礼,朱棣这礼贤下士之风,倒是令人敬佩,难怪靖难之役网络天下英雄,后又开创了永乐盛世。
“但不知周大人一人前来,是否有旨意?”
“万岁并未告知下官,不过万岁要下官同道衍大师谈论谈论,大概是想要些心得。”
朱棣看向姚广孝,笑道:“道衍师傅,父皇还是放不下你,不如就留在金陵,如何?”
姚广孝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道:“金陵这花花世界,哪里是贫僧这出家人修行之所,燕王殿下切莫调侃。”
“既然周大人得了父皇的旨意,咱也要奉旨行事,找一僻静之地,我也听一听两位高人论道。”
大军开始扎营,三人在几名护卫的陪同下来到一处山顶,席地而坐之后,姚广孝先开口道:“不知周大人从何话题论起?”
周宣早就有了腹稿,说道:“下官虽是御史,却也是个俗人,俗人免不了名利二字,不如就以名利为题,大师觉得如何?”
“名利?”
姚广孝面上不露声色,瞳孔却微微收缩了一下,笑道:“周大人和贫道这个僧人谈论名利,是否有些不妥,出家人六根清净,哪里还会钻研名利?”
周宣暗暗撇嘴,若非为了名利,老和尚怎会怂恿燕王造反,还不是想名留青史?
“大师真的做到六根清净了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红尘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阿弥陀佛。”
姚广孝显然不想和周宣谈论这个话题。
周宣笑了笑,问道:“既然大师心中四大皆空,却为何成为燕王殿下幕僚,这也非出家人所为吧?”
不等姚广孝回答,朱棣开口说道:“道衍师傅精通谋略,而今天下未定,我需要他这样的人,帮我处理北平军政,是我厚着脸皮求他出山的,非道衍师傅本意。”
“世人皆知道衍大师高深莫测,却也不是谁都能请得动的,燕王殿下能请大师出山,可见人格魅力之雄伟。”
周宣貌似恭维的说道,暗暗注意朱棣的表情变化。
朱棣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恢复正常,立刻摆手道:“周大人的赞美,咱受之有愧,我哪里来的魅力,还不是因为早年认识道衍师傅,有些交情在,他才肯帮我收拾烂摊子嘛。”
周宣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两人互相打掩护,表示没有串通一气的意图太明显了,实际上或许两人早已密谋过什么。
“说起天下大势,贫僧倒是有些疑问,万岁颁布的军户制,不知周大人是何看法?”
周宣微微错愕,没想到姚广孝会有此一问。
军户制在明初,直到明朝中期,都可以说是比较不错的政策。
因为此刻大明人口还没有爆发,可耕种土地极为广袤,而实行军户制,有效节约了朝廷开支,可谓一举两得。
但坏就坏在大明的继任者们不懂得随机应变,毫无保留的照搬了祖先制度,到了明朝中后期,人口几何倍数增长,土地兼并严重,军户制已经开始崩坏了。
而且老朱对军户有着极为严苛的限制,既不能经商,又不能参与科举,最终军户们在失去土地之后,最终成为流民,流民活不下去的时候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