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在太极殿上。
女帝身披龙袍,头戴帝冠,威严地坐在龙椅上。
她刚刚得知苏哲两次大败吐蕃的捷报,以及与羌人结盟的消息,心中无比喜悦。
这些胜利不仅巩固了大魏的边疆安全,也增强了国家的声望。
女帝环视群臣,声音中带着愉悦和赞许。
“苏哲此次立下赫赫战功,不仅大败吐蕃,还与羌人结盟,为国家带来了和平与繁荣。”
“朕意已决,定要好好奖赏苏哲,以示朝廷的赏识和鼓励。”
宋公等大臣纷纷站出来,表示赞同女帝的决定。
“陛下英明,辅国公的功绩确实值得重赏。”
“他的胜利为大魏带来了荣耀,也为百姓带来了安宁。”
“臣等也认为应当给予辅国公丰厚的奖赏。”
长公主和梁王站在群臣之中,看到女帝和众臣对苏哲的赞赏,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他们虽然表面保持着平静,但内心却是波涛汹涌。
长公主心中暗自思忖:“苏哲这小子居然又立功了,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他的势力越来越强,对我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我必须想办法削弱他的影响力,不能让他继续在朝中得势。”
梁王则是心中愤怒,他对苏哲的恨意更深:“可恶的苏哲,不仅两次逃脱了我的刺杀,还立下如此大功。”
“现在狗皇帝和群臣如此赞赏他,让我如何能忍?我必须尽快回到朔方,重新集结力量,不能让苏哲继续风光下去。”
尽管长公主和梁王心中不悦,但他们并未在太极殿上表现出来。
他们知道,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引起女帝的怀疑,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他们决定暂时按捺心中的不满,等待时机,再对苏哲采取行动。
太极殿上,朝臣们纷纷表达着对苏哲功绩的赞赏,女帝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突然,长公主主动站了出来,她的这一举动让女帝感到有些意外。
长公主的声音清晰而坚定:“陛下,辅国公此次为国建功,确实值得重赏。”
“作为长公主,我也认为应当给予他相应的荣誉和奖赏,以示朝廷对他功绩的认可。”
女帝微微颔首,对长公主的表态表示认可。
“长公主所言甚是,苏哲将军的功绩应当得到充分的奖赏。”
梁王在一旁观察着这一切,他犹豫了一下,心中快速权衡着利弊。
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表态,可能会引起女帝的怀疑,甚至让其他朝臣对他产生不必要的猜疑。
于是,梁王也紧跟着站出来,语气诚恳地说:“陛下,辅国公此次立下汗马功劳,对国家的贡献有目共睹。”
“我梁王也认为应当给予他丰厚的奖赏,以激励我大魏的将士们为国效力。”
女帝对梁王的表态感到满意。
“梁王和长公主能有此等胸怀,实为国家之福。苏哲的奖赏,朕自会慎重考虑,定会给他一个公正的回报。”
长公主和梁王的表态虽然让女帝感到意外,但也让她看到了朝中团结一致的局面。
但长公主和梁王心中的真实想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他们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引起皇帝的怀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朝中保持自己的形象和地位。
长公主心中暗自盘算:“苏哲虽然立了大功,但我也不能让他独占鳌头。我必须在朝中保持自己的影响力,不能让苏哲的崛起影响到我的地位。”
梁王则是心中另有打算:“虽然我恨不得苏哲立刻消失,但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必须保持冷静。”
“等我回到朔方,再慢慢计划如何对付他。现在,我需要在狗皇帝面前表现出忠诚和大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太极殿上,原本沉浸在对苏哲功绩的讨论中,气氛突然因为户部尚书的一番话而变得凝重。
户部尚书站了出来,面带忧色地向女帝汇报了川蜀地区的严峻情况。
“启禀陛下,如今川蜀那边天灾四起,洪水、旱灾交替,导致庄稼无收,民众生活困苦。”
“更有不少地区出现了疫情,流民四起,情况十分严峻。”
户部尚书的声音中透露出急迫和忧虑。
女帝的眉头紧锁,她深知百姓的疾苦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立刻回应道:“户部尚书所言甚是,川蜀灾情,朕已略知一二,但未料及情况如此严重。”
“诸位爱卿,对此有何良策?”
随着户部尚书的发言,诸多大臣也纷纷站出来,诉说川蜀那边的糟糕情况。
有的大臣描述了流民的惨状,有的则提到了疫情的蔓延,每一个汇报都让朝堂上的气氛更加沉重。
“陛下,川蜀地区灾情严重,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若不及时救灾,恐怕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另一位大臣也紧接着说:“是啊,陛下,我们必须立刻采取措施,派遣官员前往灾区,组织救灾工作,同时开放官仓,赈济灾民,以解燃眉之急。”
女帝沉思片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