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辞和姜煜二人亲眼目睹了硝石制冰的神奇过程,内心的震撼溢于言表。不过,两人都心照不宣地没有询问苏蓁硝石的来源。
想着刚刚看到的,按捺不住好奇的他们,还是亲自上手试验了一番。
这亲身体验与单纯观看所带来的感受截然不同,神奇的化学反应令这两个身处农耕社会的人不禁深深感叹。
端午节前夕,在苏家村,端午节虽没有像府城那样盛大的划龙舟比赛活动,但赶大集却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村里赶集的方式相较以往便捷了许多。不少人家购置了牛车,家境更为好一些的还买了驴车,苏有志家便是其中之一。
苏正禄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身稍新的衣裳,准备出发去镇上。因为今天,他的大孙子苏文博即将从府城的书院归来。他仔细地套好了牛车,一番拾掇之后,穿戴整齐的周氏急匆匆地走了出来。
“爹,带上我一个吧。我也好久没见到文博了,顺便我去镇上的院子里,把有书他们的衣服鞋袜都带回来,再把院子打扫一下。这些事情,旁人肯定是做不来的。”周氏恳切地说道。
苏正禄略一思索,觉得周氏所言甚是有理,便点头应允了。
原来,现在苏有书独自一人在镇上教书,还带着苏有宝。他们的热水是从外面买的,吃食也是在外解决,换下的衣服都是堆积着,每次休沐回家时,才一把将脏衣服带回家,交由周氏和张氏清洗。
他们秉持着一个观念:这些事情都不是读书人该做的,更不是君子所为。
正当两人准备出门之时,张氏的声音响了起来。
“老头子,你去赶集咋不跟我说一声呢!我们娘儿俩也要去。”张氏一边说着,一边在门口扶着苏娇走了出来,“来,娇娇,咱们也去镇上,娘给你扯两匹布,做上一身新衣裳,也好再给你许个好人家。”
苏娇自从被休回娘家后,便极少出门。从前的她,虽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还是会时不时地在乡亲们面前露个脸,且每次都是得意洋洋的。
但是现在,苏娇整个人都阴气沉沉的。她不仅消瘦了许多,头发也变得稀疏了许多,头上的钗子松松垮垮地插着。不过,从她的眼底偶尔还是会流露出不同的情绪能看出来,这不是个安分的。
俗话说,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苏娇这一次,算是狠狠地栽了一个跟头。
苏正禄原本是独自一人前去,结果现在一家人都要同行,这让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咱们家的牛车不大,你们都去,那到时候有书和文博还有有宝坐哪儿?”
还没等张氏开口,苏娇便阴沉地说道:“不是还有二哥和三哥家吗?他们家有牛车又有驴车的,那三哥家里还有马车呢!怎么就坐不下了,就怕爹不好意思说。”
苏娇的话语带着刺,张氏听完却眼前一亮,应和道:“对啊,他们家里又没咱们家人多,你爹不说,等下我去说!他们还能不给我这个当娘的坐吗?”
在二房家里,许久未见到儿子的李氏,让苏有志套好驴车,一家人都打算去镇上赶集,顺便迎接苏文涛。
三房家离村口最近,他们家同样也要去赶集。陈氏带着苏文靖留在了家中,苏有山把牛车赶了出来,还在上面铺上了一层干草。苏蓁、苏芜,还有秦辞和姜煜二人,直接就坐了上去。
起初,两位小公子还有些别扭,毕竟他们平时出行不是骑马就是豪华马车,如今突然要坐这简陋的牛车,就如同习惯了豪车的人突然要去坐三轮车一般。
不过,在苏蓁那嫌弃的眼神下,两人还是硬着头皮坐了上去。
苏蓁带着几分戏谑地说道:“你俩可别嫌弃这牛车,这附近村子里,多少人家想坐还没有呢!你们正好体验体验。我觉得吧,这牛车可比马车好做多了,马车颠得人头晕,牛车缓缓的,还能看看风景,除了速度慢一点,真的啥啥都好。”
确实,秦辞与姜煜一开始确实觉得有些别扭,但坐了一会儿之后,也就慢慢习惯了。
然而,张氏早就带着苏娇在村口等待着了,她盘算着,只要二房和三房的人谁先经过,就找谁把她们捎上。
二房的苏有山远远地就看到了村口的树下,他的母亲和妹妹正在那里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张氏的眼睛一直紧盯着道路这边,路上也碰到过不少要去镇上的牛车,可她都没有和苏娇搭上一程,只因搭乘这些人家的车,是需要花费一文钱车费的。
一看到苏有山赶着牛车过来,张氏立刻喜笑颜开,积极地挥动起自己的手。然而,当她看清牛车上的人之后,面色和手瞬间僵住了。
苏有山在张氏身边停了下来,满脸疑惑地问道:“娘?你们怎么在这里?今天要去赶集吗?”
张氏面色不善地说道:“她又不是我们老苏家的孩子,回来看看也就罢了,怎么赶个集?还要坐咱们家的苏家的牛车?那天他回来的时候不是阵仗挺大吗?那么豪华的马车,怎么到了村里还舍不得拿出来用了?”
张氏口中的“她”,毫无疑问是指苏蓁。之所以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用“贱丫头,死丫头”之类的词辱骂,不仅是因为苏蓁身份有所变化,更重要的是,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