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刚几人探头一看,一支骆驼队款款而来。
每只骆驼背上都骑着一个维吾尔族美女,两边还跟着盛装的人群,边走边表演着“喷火术”等富有西域特色的小节目。
百年老茶馆内的本地茶客,忙招呼外地来的游客们,嗯~朋友~那是“西域公主招亲”表演,很有特色,你们不去看看嘛?
他们介绍说,这是古城丝路驼队的民俗表演,每天16时30分在喀什古城景区准时上演。
驼队伴着欢快的乐曲,从巴格其巷民宿街的小广场出发,就在老茶馆前进行短暂的歌舞表演,随后进入“公主选郎”环节。
“西域公主”在高台上抛出彩球,接到彩球的幸运男士,即为当日“公主”的“佳婿”,可获得和“公主”同游古城的机会。
游客们赶紧纷纷下楼,虎永刚几人自然也不甘落后。
他们到的时候,驼队已在小广场停了下来,“公主”在旁人的搀扶下下了高高的骆驼,走上了旁边的高台。
高台上有一副对联,“西域公主选郎,喀什千年风情”。
虎永刚心里在想,这边的人还是不太懂汉文化啊。
这对联一点也不工整,如果上下联换个位置,还能说是一句宣传语。
而且那“公主”下不来,这里的骆驼不能趴到地上吗?
“公主选郎”环节其实短暂又简单,“公主”和她的随从们,好像就是上午开城仪式上表演的那帮人。
主持人巴拉巴拉说了一通,然后“公主”在高台上扔下一个所谓绣球,不过是和丢沙包的游戏差不多。
被砸中的游客走上高台,主持人说,让他回答一个问题,答对了就和“公主”同游古城,答错了就要受到惩罚。
问题非常之简单,就是说出新疆有名的5个特色美食。
那游客第一个说出的竟然是:哈密瓜!
台下观众大笑。
主持人也笑,“那是美食吗?那是水果!”
游客:“皮芽子!”
主持人:“这是新疆特色,但只是食材。”
游客:“羊肉串!”
主持人:“这算一个。”
游客:“馕。”
主持人大笑:“你来新疆没有吃点好吃的?”
游客挠耳抓腮:“呃~”
台下观众们看得为他着急,虎永刚更是扯开大嗓门直接帮他喊了出来,“烤包子、抓饭、大盘鸡、馕包肉、架子肉,不够还有烤全羊……”
“够啦够啦!”高台上的主持人大笑道,“今天西域公主归你啦!”
台下虎永刚大叫:“不要!”
“为什么?”
“我有糟糠之妻,不羡西域公主!”
台上台下哄堂大笑。
接下来又是邀请游客一起跳舞,好像不跳舞就不算到过新疆一样。
虎永刚觉得这些西域人还蛮有商业头脑的,“公主”穿的衣服还带了同款,可以租给游客穿了拍照。
看完表演,几人往东走,快出东城门的时候,有一个花盆巴扎。
进去转了一圈,琳瑯满目的都是陶瓷制品,很有西域特色。
但携带不方便,只能看看就算了。
出了喀什古城,离得最近的就是位于老城东北端的“高台民居”了。
这里是一处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这也是城中最古老的一片建筑,有600年以上的历史,现有居民640多户,4000多人,占地57000平方米。
严格来讲,高台民居并不是景点,而是当地维吾尔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所以不存在门票一说。
走进了高台民居,虎永刚几人都认为,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原生态。
据原住民讲,这里的房屋都是就地取材,用泥土和杨木搭建而成的。
杨木只要去除枝蔓,无须刨削加工,直接就可以用来架构和支撑屋顶、阁楼和阳台。
房屋外墙基本都是手工建造,墙面大方流畅,多用土坯砌成,再抹上麦草泥便算是粉刷了。
高台民居的房屋还有厚墙小窗的特点,据说是因为喀什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高温可达零上四五十摄氏度,低温会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
厚墻小窗的结构,夏季可以阻隔热量侵入室内,冬季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热量散失,相当于是天然空调,可以保证室内的温度不至于波动太大。
高台民居内的街巷忽上忽下,错综复杂,蜿蜒曲折,目光所及之处,建筑又极其相似,宛若一个巨大的迷宫,不熟悉的游客很容易迷路。
据说,曾经有两个意大利人,在这里一直绕到了天黑,都没能走出去,最后还是通过向社区民警求助,才得以顺利“逃脱&34;这座迷宫。
高台民居内的土著居民自有一套认路的方法,因为这里街巷路面铺装的不同材质就代表了不同的方位。
比如,铺着六角砖的就是走得通的道,铺着小砖块的是死胡同,门前有光滑石子路的则大都是富裕户或旅游接待人家。
这里的民居,外墙几乎连在一起,很难分辨出谁家的院墙、谁家的窗户,只有从一扇扇大门可以看出,分别属于不同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