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刚接上宁静和嘀嘀,沿着“丙察察”线往北走没多远,就看到右侧的碧罗雪山和左侧的高黎贡山突然靠近,两座绝壁从江边拔地而起,直冲霄汉,仿佛形成一道500多米高、近200米宽的巨大关口。
两山之间的怒江从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气势磅礴,雄奇壮观。
虎永刚找了个稍微宽阔的地方,靠边停车、下车观景。
度娘介绍说,此处叫做“石门关”,实则是怒江的一处峡口,当地人称为“纳依强”。
其中的“纳依”,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是仙人洞,而“强”指的是关口,整个名称的寓意为“神仙也难以通过的关口”,体现着石门关的自然险峻和神秘色彩。
只见怒江到了这里,江水夺路而出,拐了一个小弯后再往南边的丙中洛流去。
江石门关侧面有两个石坠,形状和雨伞极为相似,因而称之为“石伞”。
据说崖顶有一块平地,周围生长着一种绝世棕榈树,每年自己脱壳一次,为世界仅有的表稀植物,目前仅有数百株。
石门关的摩岩壁上,共刻有五幅藏文版摩岩,第一、第二、第三幅是教徒们对藏传佛教第十七世嘎马巴说的话,意思是:“我们信仰你,我们尊敬你,嘎马巴”;
第四幅藏文是释迦牟尼说“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幅的意思是“山神保佑这里过往的行人一路平安,不要闹鬼,不要滚石头”。
每年端午节前后,时常会有数条颜色各异的大蟒蛇爬出山洞晒太阳,最长的约有10米左右。
巨莽的出现使石门关变得更加神秘。此处出现巨蟒的历史,最早在300年前的佛经里有记载,最近的有十年前的目击者见证。
传说石门关摩岩壁上的藏文,其实是镇邪禅语,就是为了镇住这些被当地土著民族称为“龙”的巨蟒。
现实中,路过此地的虎永刚和两人,不管是睁大了四只眼睛,还是拉近了相机的镜头,也没有找到那五幅摩岩和巨蟒出没的山洞。
上车继续前行后不远,就看到前往“秋那桶村”的标志。
宁静问道:“老公,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看来她是对雾里村那宛若仙境般的美丽田园风光念念不忘啊。
“我感觉这秋那桶村和雾里村应该差不多,还是不要去了吧。”虎永刚第一次对老婆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考虑的是安全问题。
好友咖啡不止一次地说过,穿越“丙察察”必须要车况好、车技高超、胆量过人,这三者缺一不可。
网上的网友们也纷纷表示,这是一条骨灰级的魔鬼自驾路线,想来肯定不是危言耸听。
前方的路途一无所知,想必是凶险无比。自己必须要做最坏的预期,给万一出现的突发状况,比如扎胎、塌方、修路等,留够充足的处理时间。
这样的道路,自己再是信心十足,也不敢夜间行驶。
虽然现在才还不到中午,距离察瓦龙乡也不过60多公里,但谁知道前方会有什么臆想不到的状况发生呢?
所以,为了确保能在天黑之前赶到察瓦龙,还是能不停留就不停留吧。
“我看也不见得有多么多么的难走,你看这一路走来,不都是柏油路面吗?”宁静有些不以为然。
“这可不一定哦。即便是网上的人说的不一定是真的,但咖啡那样的老驴,应该不会骗我的。”虎永刚可不敢大意。
三言两语之间,车子已经开过了前往秋那桶的路口,宁静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往前走了几公里,就到了云南和西藏的交界处。
此时此地,没有什么什么特别之处,只有一块很小的蓝底白字毫不起眼的路牌,上写“滇藏界”,挂了几根经幡。
2018年,虎永刚再走“丙察察”时,也不过在这块牌子上加了一块大一点的牌子,“滇藏界”三个字而已。
但在摘下口罩后,这里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面山崖镶嵌上了巨大的铜字,南边是“云南”,北边是“西藏”。
因此也成为了自驾“丙察察”的必打卡之处。
过了分界线,属于云南省的柏油路面到此为止,西藏境内的路段变成了泥石路。
往前5、6公里,只见路边陡峭的山体上,一块巨石悬在了道路上方,远远望去,就像是张开的布满利齿的老虎嘴,路面周围的张牙舞爪的崖壁令人胆战心惊。
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滔滔的怒江水,车轮底下只能单车通过的简易路面又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看起来十分凶险。
虎永刚小心翼翼地缓慢行驶,他既要担心悬崖上会不会有落石,又要担心狭窄路基会不会塌陷。
一不小心翻滚下去,那两人可就喂了怒江里的鱼了!
开到巨石正下方时,他把车子刹停,想要下去来张照片,然后到朋友圈里显摆一下。
双手紧紧拉着扶手的宁静赶忙催促他,“太危险了!你要拍照还是往前开一点吧。”
“你是担心这大石头掉下来砸到车子吗?”虎永刚一边和她开着玩笑,一边把车往前开了几十米停下来。
宁静下车,壮起胆子到路边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