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良冲入洞中,不分青红皂白,挥刀就是一阵乱砍。
山洞狭窄,蜀军在这里根本施展不开身形。儿良守住了洞口,疯了一般地向内冲击、冲击、冲击,还是特么的冲击!没有半步后退。
儿良明白,他在这里坚持的越久,就越能为后面的良军弟兄赢得时间,迅速铺设木板,打通栈道的梗阻。
要知道,前面栈道的末端,还有一道蜀军的关卡在等着呢!如果蜀军在栈道的尾端毁坏栈道的话,那么此次攻击将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儿良很快就发现这把精钢打制的环首刀的犀利与锋芒!
蜀国的青铜冶炼技术非常高超,这是从三星堆时期就传下来的。是故他们的青铜兵器非常过硬,能铸到很长。
但仍然不是儿良这把墨匠精心打制的精钢环首刀的对手。
蜀军三杆长矛像毒蛇吐信一般向儿良直刺而来,儿良身形一闪,挥刀就劈,三杆长矛的木制杆身及锋而断,如同草芥。
儿良迅速揉身而上,刀锋过处,三名蜀军手捂喉咙,跌跌撞撞向后倒去,压力强大的血液从他们的指缝音咝咝冒出。
一名持青铜重剑蜀军纵身杀来,青铜剑铸这么厚重,注定了它硬度有余而韧性不足,是故蜀军用剑,均是以“刺”为主要动作。
儿良眼见其兵器沉重,立即用环首刀背相迎。“当啷”一声,青铜重剑竟然被厚重的环道刀背直接磕断,儿良顺抛从下向上一划,蜀军惨叫着被斜劈成两半,一蓬鲜血如同炸开了一般,洒了身后的蜀军一脸一身。
儿良满意地瞟了一眼手中的特制版本的环首刀,嘴角微微上翘,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环首刀是单面开刃的结构,也意味着其能够拥有比剑更为宽厚的刀身。特别是儿良儿为一军主将,其兵器都是墨匠们反复锤炼、反复打造而成的,其优良属性不言而喻。
就在儿良在洞中血战之时,良军将士心急如焚,只听得洞中呼喝打斗之声不绝于耳,却干着急过不去“断桥”。
大家太担心主将的安危了,于是急中生智,手忙脚乱地“拆后方补前方”,把后方的木板拆下,铺设到断桥之处,然后迅速冲过断桥,杀向蜀军的山洞。
刚刚,到了山洞口处,只见儿良拎着大刀、浑身浴血地走了出来。
“将军!”
“儿将军!”
“良哥!”
雨水冲刷掉了儿良脸上的血污,露出他坚毅的面庞。儿良单手拎刀,面不改色,神态自若地一指前方,简短地说了一个字:
“攻!”
良军见状,又惊又喜,主将居然一个人干掉了蜀军一整个哨所,这位少年将军,不仅足智多谋,深谋远虑,而且单兵战力爆棚,堪称神人。
兵贵神速,良军迅速一窝蜂地冲向栈道末端的蜀军关卡。
然而,这里的蜀军全部还在梦乡之中,完全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在蜀军眼里,入口中有丈余高的木梯、中段设置了“断桥”这个机关,就是再厉害的敌人,一时半会儿也冲不到自己这儿来。
下雨天,睡觉天!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睡得特别舒服!
良军很快就将睡意朦胧的蜀军小队全部缴了械,捆了起来。接下来,就是对隘口蜀军营地的攻击。
剑门隘口底部,最宽处不过五十米左右。即使这么窄的距离,还有大部分地方被乱石 、沟渠等占据,可行处也就只有二十余米。
民国时修建川陕公路,欲从剑门关通过,因为关楼占据了重要位置,居然没有多余的地方用来修路,最后将剑门关关楼拆除。可见剑门隘口之狭窄。
蜀军的千人队占据关隘最重要的一处小高地,在此建立了一个简易的营寨,正当整条通道的要冲。
而且在营寨中还建有一座敌楼,用以瞭望远方敌情。
敌楼之上有一层茅草顶,能够遮挡风雨,尽管今天风大雨狂,但敌楼之上当值的士兵却没有缺岗。
当“良军”先头士兵冲出栈道,直奔蜀军营寨而来时,敌楼之上蜀军岗哨首先发现了敌情,立即拼了命地敲击巨钟,迅速将敌情传遍整座营寨。
蜀军见到大批不明之敌突然出现在营寨之外,那种内心的震惊和恐慌难以形容,整个营寨之中慌作一团麻,手忙脚乱地操起弓箭胡乱发射。
儿良大声下令:“操盾!”
这个时候,只能硬冲,不可有一步之退。否则,如果将战线逼退到狭窄的栈道口,那么蜀军将会形成“一夫当关”的有利形势。
“良军”先锋小队作为突袭型部队,并没有带有可以大面积遮挡箭矢的巨盾,都是随身携带的小盾,这就为部队进攻带来了难度。
冲在最前方的一队良军健卒,全部中箭,虽然未伤及要害,但已然不能再次发动攻击。
儿良迅速派人将人救回,然后两指入口,猛然一吹,一声尖锐的口笛声,传向关剑门两侧山峰之上。
“嗖嗖嗖!”
两侧山峰之上潜伏的突击小队,居高临下发动了进攻,箭矢在弩弦的动能和地形势能的双重作用下,劈头盖脸地向着蜀军头上覆盖。
右侧山峰紧邻蜀军营寨上方,突击小队就地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