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野猫 > 科幻灵异 > 战国:征服所有不服 > 第375章 南郑规划2

第375章 南郑规划2(1 / 2)

二、严格户籍制度,提升人口规模。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战国,要发展、要打仗,都离不人口的发展。户籍制度可以把人口固定到土地上,专心发展生产,减少流民产生。

奖励耕织。设立耕作能手、织造能手奖项,开展耕田、织布技能传、帮、带活动,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布帛产量。鼓励蚕桑,提高丝织品水平,但不是自用,而是用来对外贸易。

奖励生育。到龄老姑娘不嫁就罚,多生孩子的家庭有奖。人口这个大项必须尽快跟上来。以战国人口平均寿命较短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大人口的出生率。

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连坐制度虽然臭名昭著,但却相伴整个封建文明始终,调整维护了几千年的社会秩序。

连坐制度具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这本身说明其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进步合理的一面,要发展壮大,就不能用后世的思维去约束古代的社会。

但是俱酒还是对连坐制进行了一些人性化的改良,对谋反大罪,痛下杀手,诛连不怠;对其他罪刑,只诛本人,其余连坐亲属只受非死之刑,但罚没抄家的力度还是很大的。

三、兴办平民教育,适时开科取士。

由官府兴办义学。规定农闲时节,达到七岁的孩子必须上学。农忙时节,上夜校和晚自习。

从“兼爱”、“尚同”的思想理论教育,到基础的识字课和简单的算术课,从耕田种地的知识,到墨家的一些基础物理、化学知识,培养全面型的人才。

墨家本身就是重视科学技术的学说,加大数、理、化教育,把中国教育中的短板从战国时期就补上!

中国历史上教育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平等!受教育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被统治阶级只能在民间接受家庭教育。即使在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的子弟进入何种学校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二千年封建社会大行愚民教育,识文断字的人没有几个。新中国成立时,五亿五千万人口中百分之八十是文盲,多么可悲!

俱酒直接将教育公平在南郑大地全面推开,让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从小培养一批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贯彻墨家“尚贤”理念,在适当的时机(当然这个是长远规划),推出科举取士的制度。

考试的内容不仅限于体现正能量内容的诸子经典,更要将治国手段、基本算术、弓马技击等有用内容纳入其中,笔试坚持糊名制,杜绝一切舞弊行为。

要建立类似于稷下学宫式的论坛式顶尖学府,但更要注重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比拼。使南郑之地成为全国有本领、有学识、有知识、有抱负人才的向往之地,形成人才聚集的洼地效应。

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度量衡,是当前的燃眉之急。接下来墨匠们将要承担大量的科技创新与发明,没有统一的度量衡,就无法进行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手工业的兴盛更无从谈起。

全面推广阿拉伯数字、乘法口诀、珠算口诀等计算方法。

不错,战国时期就有乘法口诀了,有出土文物为证。但是受教育是统治阶级的专利,哪里轮得到底层民众的份?平民教育就是要把知识更快、更准、更全面地传输给民众,迅速提升全民综合素质。

书同文:文字适当进行简化,整理出三至五百个常用字,鉴于文字进化有其特点,也不敢步子迈得太大。目前尚是金文阶段,直接跨过了小篆,从隶书开始普及。

隶书严格来讲,已经不是象形字,而是符号字。符号字的普及程度就相对容易了,进一步减少普通民众的学习时间和成本。

车同轨:按理说列国的车辆是否具有相同的轨距,对发展应该影响不大。为什么秦始皇要强调“车同轨”呢?

一种说法是车辆在地面上会压出深深的辙印,如果车同轨,所有的车都能沿着这个辙印顺利通行。不同轨,则可能跑得不快,还会出现陷入其中的问题。

另一种说法就比较牛x,他们认为秦朝已经在试用、或者说在部分路段试用“轨道交通”了,以硬木为轨,马匹拉车。

因为要符合轨道交通的要求,所以要求车同轨。不同轨,就和民国时期阎锡山在山西搞的小火车意思差不多,山西轨距窄,中央军的火车都进不到山西来。

秦始皇时代究竟有没有“轨道交通”?争议颇大,莫衷一是。

但历史上西方确实出现过马拉木轨道车的运输方式,主要用于隧道和煤矿拉运货物,几乎所有建于16和17世纪的矿山都使用马拉轨道煤车作为运输方式。

马拉轨道交通?俱酒心有戚戚,行不行搞一下不就知道了!

估计长途的不现实,在大型工程或是两点之间运输货物还是差不多的。

五、推动技术升级,实现开挂人生。

俱酒计划将内政交由仲敖打理之后,自己亲自坐镇墨家墨匠堂,并选拔一部分当地的能工巧匠,大力推动技术升级与科技赋能,为自己的种田事业插上翅膀。

生产方面:重点研究制作减轻劳动强度的机械,比如杠杆机械、水力机械、水车、桔槔、踩水车、独轮车、纺车、曲辕犁等等,

最新小说: 执弓少女 在崩坏的世界化身女武神 代码之心:游戏世界的爱情奇缘 最强皇太子:开局献上杨玉环 祂不可亵渎 基因危情 万物平等之无限灵魂 战国:征服所有不服 末世:我物资够用百年 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