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妈妈卷起袖子,绑上围裙,开始为大伙准备早饭,她的动作麻利,三两下就炒了一碟小菜,她知道,县衙后院这些贵人都是为了帮助受灾的百姓而来,尤其是眼前这位“神人”二皇子,那可是大功臣。
她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的饮食,全当是报答贵人们的善举。
就在这时,凌霄招呼阿三靠近他,在阿三耳边交代几句,离开了厨房。
阿三看着凌霄离开的背影,缓缓走近,“张妈妈,麻烦你给斯年医师熬点桂圆红枣粥,多加点红糖,放灶上热着,切莫去吵醒她。昨天晚上她也喝多了,因为郝夫人收她当干女儿,把她开心的,一时没了分寸,喝的伶仃大醉。”
张妈妈听了阿三的话,一头雾水,“喝多了,不应该是给斯年姑娘煮点醒酒茶吗?为什么要准备桂圆红枣粥?这两样东西补血的,女儿家来葵水最适合吃。”
阿三心里慌的一匹,这可该怎么圆?
“张妈妈,我刚掐指一算,斯年姑娘今天就适合吃桂圆红枣粥,你信不信?”
阿三内心自嘲道,“不管你信不信,我自己肯定不信。”
张妈妈上下打量着阿三,“挺正常的孩子。”她又伸手触摸阿三的额头,再触摸自己的额头,“一点都不烫。”
阿三:……
“你自己想吃吧,直接跟张妈妈说,何必绕这么大圈子,这锅烧好,就给你煮点。”张妈妈用锅铲轻轻敲了一下阿三的脑袋。
阿三:……
“张妈妈,我不来葵水。”
“知道了,知道了。”张妈妈敷衍道。
阿三:……
张妈妈埋头继续忙碌地准备早饭,她先熬了一锅粥,然后又做了一些小菜。
阿三如鲠在喉,彻底放弃为自己辩解,木头般杵在厨房里,因为这是少主给他安排的任务,他要守着张妈妈,看她煮好那份桂圆红枣粥。
凌霄吃过早饭和凌雩一起去城门外巡视灾后临县灾民返乡的情况。
他们到城门口的时候,看到秦县令正与城门外来自临县灾民聊的火热,显然他一早就来了。
城门外墙两侧各搭建了两排粥棚,一排是用来安置临县的灾民,让他们有容身之处,另一排是用于衙役们派发赈灾粮食,然而,当凌霄巡视了一圈粥棚,他发现粥棚里留下的全是老弱妇孺。
凌霄和凌雩走进其中一个棚子,角落里坐着一位年迈的老人和几个啼哭不止的孩子。
老人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孩子们则紧紧地依偎在老人身边,眼神中充满了不安。
凌霄蹲下身子,温柔地问道:“老人家,你怎么独自留在这里?陪你一起来的家人呢?”
老人叹了口气,泪水沾湿了枯槁的面颊,“我是从临县来的,那里受灾很严重。老头子把仅有的粮食都给了我,孩子们嫌我这老太婆是累赘,根本不管我。这些孩子的爹娘瞧我可怜,带我来的,我这才有命活着,等到神人救命。”
“那这些孩子的父母呢?”
“孩子们的娘在那边排队领粥呢,孩子们的爹,带上足够的粮食走回家去了,他们先回去把家里收拾好,再来接妻儿。
秦县令真真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我们在这里不怕饿肚子,男人们也放心回去,忙好家里就会赶着牛车来接我们。”
凌霄听了老人的话,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人群中的秦天。他轻轻地拍了拍老人的肩膀,“老人家,你放心,不用等孩子们的爹来接你们,我们会安排马车把你们送回去。”
凌雩见状也开口安抚道,“是啊,老人家,我们会尽快安排你们回家乡,你们在这里等一等,我们会想办法凑到更多的马车。”
老人听了他们的话,眼中闪烁着泪花,说道:“谢谢你们,你们真是大善人。”
凌霄和凌雩又走访了几个临时棚子,了解了更多灾民的情况。他们发现,这些老弱妇孺们都非常渴望回家乡,但是他们没有能力自己回去。
他们回到县衙,与秦县令商量一番之后,决定去郝府找郝老爷。
在郝府的大厅里,凌霄、凌雩和秦县令与郝老爷坐在一起,商量着灾民的返乡工作。
凌霄率先开口说道:“郝老爷,城外粥棚仅剩的这些灾民们都是老弱妇孺,她们非常可怜,迫切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希望你能借用郝府的马车,尽快安排他们回家乡,让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
郝老爷点了点头,“我也很同情这些灾民们,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我已经让管家安排了府上的人去准备粮食和以及所有店铺府邸能调动的马车。”
秦县令说道:“郝老爷,您的慷慨相助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一定会配合您的工作,确保灾民们能够安全地回家乡。”
凌雩也说道:“是啊,郝老爷,我们此行护赈灾粮食的马车,也会加入护送临县灾民返乡的队伍,我与皇兄商量后,决定将这批马留给当地灾民,旱灾过后,百姓们重新开垦,离不开牲畜。”
郝老爷秦县令听完凌雩这番话,不约而同起身,跪拜在地,“二位皇子,心怀百姓,是百姓之福,小的愿为二位皇子肝脑涂地。”
“二位严重了,快快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