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淘气,侍女们个个都瞧不上眼。”
太子妃非常想抱孙子。
“不急,不急,这孩子随了太子了,太子也是一直不开窍,好在立太子早,本宫和皇上定了你做良娣,这才开了窍,看看眼下不也是儿女俱全了么,”卫皇后笑嘻嘻地看着长孙,心都偏的没边了。
刘远从小都习惯了,并不和哥哥争这些。
刘中暗地里撇了撇嘴。
卫皇后又问:“太子又上奏阻止皇上兴兵了?”
刘据想到了昨晚长子的话,脸上有些讪讪地道:“是,儿臣不过是例行上奏罢了,并不敢违背父亲的决定。”
卫皇后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儿子,最终还是从嘴边递出一句话来:“这是你父亲的心愿,本朝以孝治国,做儿子的怎么能够不支持父亲的心愿呢?”
刘据点了点头,没有再作声,卫皇后叹了口气,这些老生常谈,不晓得给这个傻儿子说了多少回,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还是乖孙子瞧着舒坦,卫皇后招了招手,“进儿坐过来些,待会和你五叔去玩,你五叔啊,一心着急想封王,又舍不得出宫开府,差点都哭了,还扭着你皇祖父要答应他一件事,也不晓得什么事,到现在王妃的人选也定不下来……”
刘进的耳朵竖了起来,刘髆又要搞什么鬼?
五叔对胖头鱼的那点心思,刘进始终瞧在眼里,提防着。
在祖母身边坐了一会,刘进将位置让给了宁儿,便找了个借口去了偏殿,东闾明已经到了,刘髆正在说话:“等到放学时,孤要再问问你大哥,可否愿意跟着我做侍卫。”
东闾明拖着长长的调子回应:“好。”
刘进笑嘻嘻地走了进来,瞧了瞧夫子身边的两个绝色的侍女,亲热地坐在五叔身边,笑着道:“五叔,你干嘛非要找东闾方做你的侍卫?那小子从终南山下来,憨憨的,不给你惹事就是好的。”
刘髆叹口气,并不答话,强敌环伺,怎么能够安心入眠?就连身边的小伴读都不向着他,少年郎君的烦恼无人知晓。
刘进转了转眼珠,笑着道:“祖母说五叔求着皇祖父答应你一件事,莫不是为了东闾方不做你的侍卫,你又要下旨?”
“这是那里的话,孤是为了终身大事,”刘髆忍不住回了嘴。
“哦……”刘进脸上笑着,心里计较着,上次若不是刘髆,胖头鱼也不会被他送上终南山,这次,刘髆只怕是尚未死心,嘴里却道:“五叔不知道瞧上谁家的小娘子了?是我的表妹还是我的小表姑?”
刘髆的眉毛扬了扬,瞧着正襟危坐的夫子也在伸长耳朵听,顿时将嘴巴闭的紧紧。
刘进也没有恼,坐了一会,就走了。
德政殿上,刘彻又在发脾气。
“丞相对攻打匈奴之事,有什么看法?”
公孙丞相叹了口气,道:“大汉十几年无战事,发兵之前,需先练兵,再备粮草,再则,良将难寻……”
臣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默不作声,一派附议,并不怎么支持攻打匈奴。
“正是太平日子过得久了,朕才要发兵,以前朕要发兵,你们说国库空虚,百姓困苦,朕的骠骑大将军走了,大司马身体不好,这才停了下来,如今已经休息了十几年,连年丰收,谷价低贱,为何不能再战?”
公孙丞相很不想做丞相。
刘彻是个喜欢将大权紧紧捏在手上的人,按照汉制,丞相管理大汉的民生,具有否决君王的权力,皇权能被分走一大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万石丞相,真是何等的痛快。
皇帝不愿意管事,丞相就是只手遮天。
但是刘彻是个喜欢将权柄紧紧握住的皇帝,幼年时,窦太后一直霸着权柄不放,接着轮到母亲王太后,还有舅舅田纷弄权。
每次委派官员,都是王太后和田纷先委派,剩下的位置才轮到年轻的皇上,曾经有一次,刘彻非常生气,对舅舅道:“你也给我留下几个吧。”
田纷这才给外甥让出几个位置来,每次要惩罚田纷,王太后就不吃不喝,皇上最终都会妥协。
但皇上一直生不出来儿子时,田纷和呼声甚高的淮南王私下交好,握住淮南王的手说,若是皇上没有儿子死了,他觉得淮南王刘安会是更好的皇帝人选。
田纷事发之后惊惧而死,皇上再也不相信旁人,将权柄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用了郎官,弄了个小小的智囊团,用来和丞相相抗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丞相就成了高危的位置,在公孙丞相之前,已经死了几任丞相。
公孙丞相曾经哭着求刘彻,看在这么多年相识的份上,不要让他死在丞相的任上。
皇上大笑道:“你是太子的姨丈,拱卫着太子,朕怎么会让你死呢?”
臣子们都知道,刘彻言而无信已经不止这一次了,公孙丞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出点什么差错,祸及满门。
刘彻见公孙丞相不说话了,冷笑了数声,对着坐在一旁的太子道:“太子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