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萧安所言,户部管着的国库难过日子,却也要尽量的凑出粮草来。九关一溃,京城就危矣。
朝廷里也都开始商量增加税赋之事,以及增加抽丁了。
萧安没上朝,不知道朝廷里争得有多厉害,却是去见太孙的时候发现太孙正往一个本子上写名字。
萧安看了看,都是朝中的臣子,看了半天不知有什么用,就道:“殿下写他们做甚?”
太孙写完最后一笔,放在一旁晾干,才跟萧安解释,“朝廷里今日闹着要添税赋和抽丁。我把那些人给记下来,哪些要添税赋,哪些要再抽丁的,也有那些反对的。”
萧安道:“新帝登基,必然得大赦天下,减免税赋一两年才好收拢人心,这些要增加赋税的,继续抽丁的,这仗还没打到九关外来呢,心眼儿也太坏了点。”
太孙就喜欢萧安说话的耿介,“只怕那时候来不及了。”
萧安就道:“三关、六关也不会是死人。十万蛮子,就九关的地形,只要能掌控得了九关将士,拖死他们未必不行。”
太孙意味深长的看了萧安一眼,“九关地形图你可有?”
“没有。”萧安十分白板的道。
太孙:“……”
萧安立马又自得道:“可我能让人去走么,走多了不就知道地形了?就是那些游记里不也写得有,照着游记里写的,走上几趟,也没让处处都摸明白,至少能摸明白的都明白就够。”
太孙道:“所以,也只是个大致的轮廓罢了。”
萧安道:“行军打仗,一个轮廓就差不多了,莫不是还得请几个画匠花个大半辈子往纸上画,有个几十斤上百斤宣纸才够?”
太孙给萧安提醒了一下,“三六九关的地形图,皇宫里都有。”
萧安倒是没多大兴趣,“有个轮廓差不多了,宫里的是几十几百年的东西,未必有轮廓要准确。”
如果九关之前发生过地动,这种改变就更为多,因此对于皇宫里的堪舆图,萧安不太那么看好。
太孙也不再劝,只是好奇道:“你就肯定父皇会让你带兵前往九关?”
萧安当然确定,“除了我傻,谁肯来背这个锅啊?”
太孙:……
萧安给太孙解释,“这事儿,你让常叔去,他那脑子你不担心?”
可问题是你脑子我也不放心啊,太孙心想。
萧安又道:“反正我是女的嘛,再厉害也活该被你们男人看不起。这锅我背了,要赢了朝廷自然会趁机夺了三关军权,让我回京里来当个木偶娃娃,要不小心输了,正好卡擦,你们朝上那些男人也不会觉得自己丢脸啦。说不定他们还得请个戏班子,大唱几个月的戏呢。”
太孙:……
虽然萧安许多都说的是事实,然而太孙听着还是不爽。
皇帝当然不可能要一个大元帅长久统领天下兵权,就算是战事急迫紧急之下任命了大元帅,到胜利之时,这元帅就得回京了,其他各处的兵权都跟他没关系,除非是再有国难之时。
朝廷里的人也未必愿意萧安再进一步,然而却也要考虑在这种境况下天下兵马大元帅能否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当然,现下里未必到需要兵马大元帅的地步,但是朝廷要对九关插手,却不得不走这一步。
因此皇帝提出此决定之时,朝廷里一下子哄乱了起来。
朝廷很多年不曾出现兵马大元帅这个词了,甚至很多人一下子都没反应过来朝廷还可以任命兵马大元帅之事。
许多臣子的第一反应是何至于此,九关是有十万蛮子,可九关也有五万将士在,就是九关挡不住,也还能请六关协助。九关与六关加起来有十二万的兵马,莫不是还敌不过蛮子十万?并不到需要兵马大元帅之时。
还有一点便是,满朝文武里,担得起兵马大元帅,让所有人服气的,目前一个都没有。
兵马大元帅能掌天下兵马,就是最后回京还兵权,皇帝少不得也得封个三公之一才好意思,如此荣耀,连萧安这种人都在盘算,更何况别的那些权欲心更重之人。
朝堂上吵了整整一日,基本上都是在从各个角度来驳斥皇帝任命兵马大元帅不可取之处,就是相爷也有不同意的。
太孙心里有个小本本,都把名字各自分了类,那些是反对的,哪些是赞成的,又哪些是中立的。
大元帅的事情决定不下来,朝臣们干脆就把常乐往六关里赶回去。
九关岌岌可危,哪还有在京想参加太孙加封太子的仪式的道理,在大庆天下安危之下,加封太子之事都可延期。
如此,常乐屁股一拍就走了,反正在京城里也不是那么习惯,不如六关里自在。
太孙那记着名字的小本本,有多上了许多名字。全是说加封太子事要延迟的。
常乐走了后,景王妃与萧安道:“方骓也未必是有造反之心,许不过是想要自保罢了。”
萧安哧声,“自保?也没见他支持哪个皇帝争权一把么?阿姐你可别说平王了,他要真支持平王,平王就不该是这个下场。”
总的来说,方骓在萧安的眼里是个聪明人,比她母亲相比如何不知道,但绝对比她外祖父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