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3块板销、7条防盗链、两袋螺丝、6根不锈钢短管以及3根用来制作铁栅栏的铁棍子。司机认为,是有人在帮忙捡货的时候把这些东西给偷走了。”
“司机想让你帮帮忙,帮他找回这些东西。你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也许是这起普通的车祸事件里唯一一个可以吸引眼球的点,于是你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将这件事情通过镜头播报了出去。”
“果然,这起货车侧翻事件,的确是得到了民众的一些关注。人们都在说,现在啊,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是典型的趁火打劫。”
“本以为大家是好心去帮货车司机把散落得到处都是的货物给捡回来,但真相却令人心寒,原来他们是去抢东西,偷东西的。”
“这件事情如果就此打住,那么我想今天,几位也就不会齐聚于此了。”说完这话,宁夜刻意地停住了。
此刻,李渲雯的头越埋越低,不知道她的内心在想着什么。
宁夜的目光却没有放在李渲雯身上,他看向了坐在地板上的何怨平,然后,走到何怨平
的面前,也像他一样席地而坐。
直视着何怨平的双眼,宁夜接着诉说接下来的事情。
“李渲雯的采访有了一定的关注,但很快,这事儿的热度就下去了。”
“虽然还有一些人通过各种渠道在谴责那些偷拿了货车司机货物的人,但因为不知道到底是谁拿了东西,所以,大家没有一个具体的发泄与谴责的对象。”
“当你手中的刀,怀里的剑,砍向的对象是谁都不知道的时候,那自然就会失去兴趣。朝着空气挥刀刺剑,没有反馈,听不见鲜血爆裂的声音,有什么意思呢?”
“这事儿,逐渐冷了下去。李渲雯好不容易拿到了一次外出采访的机会,虽然只是一起非常普通的社会事件,但好歹也引起了一些反响不是?”
“她在想,自己怎么利用这个机会,继续引发关注。这个事件还没有彻底冷下去,它还有一丝余温,李渲雯,要给它加把火。”
“让它还有余温的原因是,还有人想知道偷拿东西的人是谁。”
“没有人知道谁是货车事件里的小偷,李渲雯当然也不知道。对吗?”宁夜眼神一凝,犹如双刀一般刺向了坐在他面前的何怨平。
何怨平看着宁夜那冰冷的眼神,觉得自己似乎是被一头嗜血的野兽给盯上了,让他的头皮瞬间麻掉,后脊发凉。
他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类可以拥有这种可怕的眼神,他移开了视线,不敢与宁夜对视。
“不知道小偷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事件继续发酵,那么,就得再抛点东西出来,最好能够在不经意之间,把火给点燃。”
“李渲雯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募捐。她的文笔很好,文字很有温度。在她的文章里,把一个贫苦家庭的凄惨遭遇写得让人看了不禁动容,生起怜悯之心。”
“货车事件刚刚报道出来不久,李渲雯也有点知名度了。文章发表之后,也被一些人看到了。”
“大家纷纷开始响应李渲雯的募捐行动,但募捐尚未开始,就有心细眼尖的人发
现了问题。”
“文章中描述的这个贫苦家庭,似乎涉及到货车事件中的人。这个贫苦家庭里的三个人,都曾经参与了货车捡货事件。”
“虽然李渲雯的文章里,完全没有提到货车事件,但李渲雯之所以有了点名气,就是因为报道了货车事件。她发出来的文章,自然也会让人联想到货车事件。”
“于是,募捐,变成了‘讨伐’。大家自然而然地会去想,这样的一个穷苦家庭,当他们看到散落一地的货物的时候,难道不会顺手拿走一些东西吗?”
“在李渲雯的镜头下,这个家庭的母亲,是捡货行动中最积极的那个。人那么多,捡一些东西走,也不易被发现。”
“当有了这份怀疑之后,事情的性质自然就变了。即便货车事件里的小偷仍旧没有浮出水面,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大家好像找到了一个疑似小偷的人。”
“这个时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那就成了大家心中信奉的真理,成了他们嘴里,手里的刀剑。”
“而【疑似、好像、可能性最高、最合理】这些词,比真相更具有杀伤力,更能引发热度!”
“小偷被抓住了,与找到了疑似小偷的人,这两件事情,显然是后者更有话题性,能让事件持续地发酵。”
“我从来没有说过你是小偷,但我却要让你一辈子都要打上【疑似小偷】这个标签!让这个罪恶的标签刻进你的骨头,融入你的血液!一辈子都洗不脱!”
“你不需要去澄清你的罪恶,因为没有人说你犯过罪,但人人都认为你犯了罪。审判罪恶仇视罪恶的方式藏在他们的眼神里。这才是最可怕的,不是吗?”
“昨晚,我反反复复地看过了李渲雯写过的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着凄美。李渲雯用她的文字极力渲染了文章里的那个贫困家庭的悲惨,戳人泪点。”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这文章全篇都写着两个字,不是募捐。”
“而是